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科技助力秦巴山区精准扶贫成效评估及长效机制研究
商洛学院 王怡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全国及各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1978年至2019年,我国累计减贫7.65亿人,反贫困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脱贫工作进入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的攻坚阶段。至今尚未脱贫地区都是一些条件特别恶劣的地区,待脱贫人口也是能力极其缺乏的极端贫困人口,这些人口就集中在以秦巴山区为代表的我国现有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里地理条件复杂、发展基础薄弱,贫困分布较广、程度较深,扶贫工作的推进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和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并提出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
  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以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组织动员各级科技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了“创新争先行动”,积极助力各级党委、政府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和任务分工的有关精神,推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的深入实施,陕西省科协印发《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细则》,动员和组织全省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科技扶贫取得了突出成效。
  在新的背景下,需要对前期科技扶贫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技助力连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才能使科技扶贫切实发挥作用,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因此,“科技助力秦巴山区精准扶贫成效评估及长效机制研究”项目从反贫困及成效评估理论研究、秦巴山区农户脱贫满意度调查分析、秦巴山区旅游业减贫效应分析、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路径优化以及从产业发展视角对秦巴山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战略建议五个方面开展了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借鉴贫困与反贫困基本理论,对国内外反贫困成效评估理论进行综合述评的基础上,项目组以位于陕南秦巴山区的商洛、安康、汉中三市的县、镇、村为样本进行了深入调研,重点关注了陕南三市的脱贫现状及满意度、产业发展及减贫效应。基于2008-2019年的经验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AHP-SWOT分析方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陕南秦巴山区的农户脱贫满意度、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统计分析,多维度评价科技扶贫成效,构建了科技扶贫长效机制,找出了工作短板,明确了工作重点。
  第一,对秦巴山区农户脱贫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深入调查研究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来源和致贫原因、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度,提出了激发农户脱贫内生动力,集中力量增加贫困户收入;聚焦扶贫政策公平公正,加强扶贫绩效的精准考核;建立健全阻贫返贫机制,形成多元共治的扶贫主体秦巴山区精准脱贫的政策建议。
  第二,对秦巴山区旅游业等产业的减贫效应进行分析。论证了经济增长与减贫效应的关系;测度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了秦巴山区旅游减贫的优势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秦巴山区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减贫的政策建议。从产业发展视角对秦巴山区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战略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以饮食文化开发为抓手带动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农旅深度融合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从政策视角对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进行了路径优化。梳理了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演进和执行偏差,论证了配额制扶贫瞄准模式的现实困境与原因。扶贫瞄准模式转变是精准扶贫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区域化的收入核查体系,通过共识建构制定科学与统一的认证规则,通过管理优化规范认证权力的监督机制等认证制扶贫瞄准模式施行的政策建议。
  基于项目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项目组成员在理论研究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与研讨,对研究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行广泛的求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2019年10-12月参加了陕西省社科院主办的乡村振兴暨西部城乡融合发展论坛、陕南发展研究院第六届学术年会和第六届汉江论坛共三次学术会议,交流研究发现,碰撞思想心得。
  项目组成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组建人才服务团开展科普下乡活动,组织动员各级科技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把科技的种子撒播到田间地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科技扶贫活动,助力秦巴山区基层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2019年7月以来,共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11次。如组织专家赴丹凤县月日乡马炉村开展“双百工程”科技帮扶工作;举办“丹凤县镇、村两级财务管理员培训班”科技扶贫活动;组织“送技术下基层”科技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人才服务团”到丹凤县开展特色产业培训。举办了陕西省高校科协联合会科学讲坛——秦岭营养健康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论坛,组建人才服务团到洛南县开展科普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到山阳县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技术培训活动;举办“双百工程”消费扶贫活动日暨丹凤县优质农产品进校园展销活动;组织专家为镇安县和坪村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派出项目组到镇安县和坪村开展调研座谈,进行进村入户指导服务等。
  一系列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活动受到社会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社会反响良好,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科技助力秦巴山区精准扶贫成效评估及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对于连片贫困地区能够更好、更快地推进科技精准扶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巩固好脱贫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后续研究将瞄准贫困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充实资料,在指标设计方面体现更多的全面性,加强对长效机制的深入探索。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