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被洪水“泡脚”后 古建筑如何“续命”?
专家:针对“外伤”与“内伤”要对症下药
    6月13日上午10时,马头溪凶猛的洪水中,风雨桥轰然垮塌,只剩下桥墩。
    (李玉珍    供图)


  今夏洪水肆虐,让今年成为近年来汛期文物受损最为严重的一年。类似湖南张家界市约300年历史的马头溪风雨桥、安徽旌德县400多年历史的乐成桥等,均受到了洪水侵扰,古桥毁损的消息层出不穷,令人揪心,最近又传来了重庆63座古建遭遇水灾的消息。我国文物建筑多为木构架结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砖瓦等,尤其是一些革命旧址,多为祠堂、民居建筑,建筑等级不高,容易在自然地质灾害中受损。遭遇洪水侵袭,如何保护和修复这些“传家宝”?
  文物类型不同侵害不同
  “水灾对古建筑的破坏很严重。今年我国部分地区的古桥、古城墙、古民居因为遭受暴雨的冲击,受到了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倾覆,造成了巨大的文化遗产价值损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表示。“我们的文物类型包括木构、遗址、石窟寺、壁画及可移动的造像等。”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齐莹对记者表示,受洪水侵袭,不同文物容易受到不同类型的伤害:湿度变化会导致材料本身受损,除石材以外,木材、壁画彩绘、油漆等都会受影响;力学冲击会造成外观损害,这一点和文物所在位置关系比较大,之前几座受洪峰冲击的桥梁都属于这类;浮力会对构造体系原有受力结构造成损害,古桥就是因此坍塌的;材料变形会破坏结构关系,水里的微生物也会对材料造成长远破坏。“木构受损首当其冲,它的干燥率跟强度相关,受潮之后强度降低,柱脚和整体梁柱的强度会随之降低。”齐莹说。
  尽量使用原始构件、传统工艺
  周乾说,无论是砖石承重类古建筑还是木材承重类古建筑,其维修前均应做好科学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建筑破坏原因、加固(修复)方案论证、加固后的建筑防洪能力等。周乾表示,对于古建筑的维修加固,建议重点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基于不同的破坏原因,采取适当的加固方案;在开展古建筑维修加固时,尽量保证使用的建筑构件属于原建筑本体,以体现文物本身的原真性;古建筑维修加固时,采用的工艺应是传统工艺为主,以体现古建筑营建技艺的原真性。齐莹即表示,像被洪水冲毁的彩虹桥属于冲倒坍塌,就需要依托原有的测绘信息,尽可能收集原材料,进行复建。具体到水损文物的修复,齐莹表示,其修复和病损直接有关,病损要看是“外伤”还是“内伤”,“前者是材料本身的破损,后者是材料组合关系也就是结构和构造型的破损。”她进一步解释,“受‘内伤’首先要通风除湿,恢复古建筑原有的稳定环境。修复人员要对材料进行强度检测,然后根据强度破坏采取相应措施。总的来说木质只要没有长期泡着,问题不会太大,石材也还好。而如果出现木质结构的脱榫、歪闪、倾覆等‘外伤’,则需要打牮拨正,甚至落架大修。”
  防洪需全面规划、做好预警
  “今年汛期,我国多地古建筑因洪水而遭受破坏,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也给古建筑的防洪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周乾表示。在他看来,要想免于水毁,首先是做好古建筑的防洪保护的全面规划。切实考虑到房屋类、城墙类、桥体类等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古建筑可能遭受的水灾破坏形式,从排水系统的完善、建筑本身的加固等方面做好预防性保护。“其次要做好古建筑的防洪预警。”周乾说,要开展科学分析,论证雨季到来时可能最大的降雨量,分析雨水对古建筑可能造成的破坏形式,预先做好不同类型古建筑的科学防洪手段。另外,古建筑排水系统的定期维护保养也很必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古建筑的屋顶排水、地面排水、地下(暗沟、涵洞)排水要在汛期到来之前做好疏通,清理好各个雨水口,修复好受损的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周乾说。

(崔 爽)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