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自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蝗灾、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使得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餐桌上浪费粮食达500亿公斤,接近全国总产量十分之一,价值高达2000亿元。若这些食物不浪费,能够养活2亿人一年。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日常生活中,宴请宾朋时,乱点菜品,绝非阔气,应依据人数、喜好进行点餐。若剩之,打包带走,节俭不丢面子。“吃播”直播时,面对镜头暴饮暴食,不仅浪费粮食,还会引导粉丝错误饮食。家庭采购时,有些家庭不善于囤货,见什么都想买,都想尝,结果囤货很多,消耗不完,过期只能扔掉。勤俭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理性消费,适量而止,应成为我们当下生活的导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天然生长的万物需要时间,土地提供财物有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成宿列张。相比自然,人类实在渺小,每一粒不起眼的米粒背后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是劳动人民辛勤汗水的流淌。粮食关乎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法治作风决战磅礴力量。无规矩不成方圆,勤俭作风转化为法律法规执行层面,钢性角度,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在《粮食法》中明确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条款,用法律手段约束和整治浪费粮食行为,建立长效机制,立法形成,全民自觉,厉行节约方可落到实处。
勤俭不是吃苦,而是让我们珍惜有限的资源。不要等到饥肠辘辘,不要等到粮荒时,才想起食物可贵,才知道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从今天起珍惜每一粒粮食,是美德、是敬畏,更是社会文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