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大部分家长都可能发现自家宝宝的面部、躯干以及四肢皮肤呈现浅黄色,但吃饭、睡觉、大小便以及精神状态都不受影响,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生理性黄疸”。
正常情况下,超过一半的足月新生儿会在出生后2天-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第4天-第5天达到高峰,第7天-第10天开始逐渐消退,最迟消退时间不超过两周。
生理性黄疸并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越早、越频繁地进行母乳喂养,对宝宝“退黄”越有帮助。
在这期间,妈妈可以继续给宝宝母乳喂养。早吸吮、早开奶和按需哺乳,可以有效刺激宝宝的肠蠕动,促使宝宝多排便,从而使引起黄疸发生的胆红素尽快排到体外。
而患有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可表现为出生24小时左右,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会明显发黄,同时伴有发热、呕吐、吃奶少、精神差等症状,且血清胆红素持续超过正常值。严重时,可造成宝宝神经功能的损伤。
也就是说,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且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宝宝超过2周、早产宝宝超过4周黄疸没有消退),甚至伴有体温升高、吃奶少、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多属于病理性黄疸。
爸爸妈妈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发展。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一两天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迅速、黄疸程度严重(四肢和手脚均变黄)、黄疸持续时间大于两周,则很可能是发生了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对新生儿进行皮肤的胆红素测定,如果皮肤胆红素测的高,血里的胆红素测的也很高时,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
(王惠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