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背景和来源:1.研究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此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来,乡村振兴对农民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具有科学素质的职业农民;到2050年,科学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对未来农民的职业和能力要求,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懈追求。
但是,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人才匮乏、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据统计,2018年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比例仅为4.93%,远低于全国公民8.47%的平均水平。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短板在农村、在农民,难点是农民素质尤其是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
2.项目的来源
据调研,农民科技素养较低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农村常驻人口客观因素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趋势日益严重。农村常驻人口基本是中老年人和妇女,年龄偏大,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故土难离和满足于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差,科普难度大。
(2)农村科普队伍还未真正意义上的建成。
农村科普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农村科普的数量、质量和被执行以及落实情况。据陕西省科技厅发布的2016年度的科普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的科普人员总人数比2016年少了0.43万人,其中专职科普人员少了0.16万人,兼职科普人员增加了0.09万人。在2016-2017年期间,在结构上,陕西的专职科普人员在减少,而兼职的科普人员却在增加。在调查中还发现:2018年全国科普专职人员比2017年减少031万人,降幅为1.34%;科普兼职人员数量比2017年减少0.65万人,降幅为0.42%。证明在人员数量和结构的组成上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3)科普的资金投入不足。
陕西省科技厅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科普经费筹集额42108万元,比2016年增长21.09%。其中政府拨款29897万元,占总投入的70.99%;全省人均科普专项经费4.13元,比2016年增加0.22元;但是和全国在2017年的人均科普专项经费4.51元相比较,还是略有不足。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相当于71%的投资来自于政府拨款,社会资源对科普的资金投入的还是比较欠缺。
(4)资源薄弱。
目前农村科普工作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还未形成城市支援农村、部门支持乡镇的合力局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对农民科普中,应该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科普工作的着力点,真正使农村科普工作以农民为对象,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为目的。
(5)科普服务方式与渠道狭窄。
科普方式单一,未能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着手拓宽科普渠道。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小农户群体科学素质培训、乡村科技人才培训和开展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培训几个方面着手,将会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带来80%的良好结果。
本次研究拟在我省陕北、关中、陕南地区至少选择三个典型乡村作为调研对象,深入调研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科普方面内在要求和外在条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初步提出普及我省农民科技素养的路径,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权变理论优化我省普及我省农民科技素质的路径,旨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二、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普及我省农民科技素质的有效路径研究——基于外部因素的视角 1.建立一支科学高效的科普队伍。
制定具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创造比较优越的环境,鼓励高职称、高学历和具有科普情怀的科普工作者到基层发挥自己的能量。在农村科普工作中,尤其要选好、配强乡镇科协主席,由乡镇科协牵头,担负起对本辖区农民的科普责任。县级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选拔科普专业技术人员,将科普人员的作用在实践中真正的发挥起来。
2.增加政府职能部门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源投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是保障农村科普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我省的科普投入的专项经费还是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充分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资金渠道。提倡资金来源多元化,充实科学普及的资金来源。
3.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使科学普及之风乘势而起。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充分享受国家“科普惠农兴村”奖励项目。在调研中发现:“科技小院”“百名专家走基层”“科技活动宣传日”以及各地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举办的科学普及活动应运而生。建议这些活动应该常态化,使每一次的科普活动都能植根于农民的心里和行为上,达到“落地有声”的良好效果。
4.拓展农民教育与科普服务方式与渠道。
拓展知识下乡的渠道,需要探索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机制,打通两种教育体系;了解农民需求,开展农民教育和科技传播;大力推动农民科学素质建设传统工作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变成为信息交流的主流平台和科普工作新的阵地。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普及我省农民科技素质的有效路径研究——基于内部因素的视角 1.配套制度的吸引,提升科普人才返乡。
制定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政策,吸引科技农民回乡致富。对吸引回来的农民提供他们喜欢的科普内容、科普媒介与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科普教育和宣传。培养职业农民,把乡村振兴和产业科普有机的结合起来。
2.加强农民的科技意识的培养,助力乡村振兴。
每个区域根据自己的产业优势树立典型,让观望的农民感受到自己身边的乡亲用科学技术致富的劳动经历和果实,提高其他农民对科技的敏感度和认知度;将科学技术“带进来”,让农民“走出去”,使其真正体验到将新型技术的应用到实际带来可观的收益,使农民主动地从“愿意了解科学技术”转变到“应用科学技术”。
3.提高农民汲取科学知识的参与率。
只有根据不同科普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技术的宣传和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率。根据管理学里的20/80法则,在进行科学普及时,对于农村干部和广大青壮年劳动力,要充分地调研他们在科普方面的需求和短板,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普及和宣传,提高核心人员对科学知识主动学习的参与率,这将起到80%的效果。
四、未来研究的构想--新媒体视角下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有效性研究
微信发布的《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微信每天有450亿次信息发送出去,每天有4.1亿音视频呼叫成功。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2021年新浪微博用户规模将有望达到4.18亿人。这说明科普节目要创新传播方式,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媒体网络宣传平台,为推动我国农村科普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基于此,新媒体视角下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有效性研究将是我下一步研究的对象。希望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地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高效地实施乡村振兴的宏伟计划。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段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