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陕西省科协主办,省微生物学会、省法医学会、省动物学会、省林学会承办的“陕西省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徐志凯、省科协副主席张俊华出席并致辞。
这场吸引全省生物安全领域各路专家参与的学术研讨会,围绕“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助力新冠疫情防控”主题,探讨如何提升陕西生物安全治理能力,为防控疫情提供智力保障。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肿瘤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技术药物专家、空军军医大学教授陈志南,在线作《COVID-19发病特点及防控趋势》主旨报告。他对新冠病毒的流行特点、突变趋势、发病特点、疫苗研发、药物研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陈志南院士指出,我国在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生物安全领域科技发展的不足和短板,比如高安全等级医学研究实验室少,数量难以满足科研需要;数据共享机制与氛围尚未有效建立;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的转化应用渠道不畅等。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面向疫情防控的行动需求,需要审视生物安全科技部署格局是否能够全面发挥支撑作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能否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国际生物安全形势发展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转折期,在短期内生物安全风险总体可控,但面临生物袭击威胁、新发突发传染病等棘手问题,从长期看,战略安全风险加大,亟须加强战略引导和技术攻关。
在主题报告的5个分论题中,专家学者围绕生物安全的5个重点领域,即: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及应用、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安全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动物疫病与生物安全,进行深入了解析、探讨和解读。
陕西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张芳琳教授,分享的主题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她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展开,介绍全球发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要事件、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以及各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建立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对提高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耐药,特别是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关注的热点问题。”陕西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纪茹,在阐释《微生物耐药与生物安全》的主题时说。她深入分析了微生物耐药与生物安全的关系,详细解读了生物安全法相关条目,并用生动的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提出了防范措施。
2020年陕西疾控首批援鄂检测队员,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长期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和研究工作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王丽,以《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为主题,分享了个人防护要点、实验室检测及消毒经验、关键注意事项等。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证据研究院院长、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领军学者李生斌教授,通过《生物安全司法溯源与预警》主题,从司法鉴定、遗传学、基因组学、法医微生物和进化生物学的角度,让我们认识生物安全的源头。他指出,对病毒在动物、人类和环境中传播过程追踪溯源,为控制传染源、司法溯源和疫情预警提供有利的证据,为国家生物安全证据相关管理政策、技术标准、立法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有助于解决生物安全领域的争议或纠纷事件。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人类遗传资源,进行医学相关研究和国际合作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临床药理机构办公室主任、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GCP检查员陆明莹,结合人类遗传资源实践管理中发生的经典案例,解读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与国家安全》。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所长金学林,以《秦岭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为题,从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出发,针对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生态系统相对脆弱等问题,建议完善监管体系和考核机制,全方位加强秦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确保秦岭生态安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爱华教授,从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人畜间流行现状、感染途径、防治方法等方面,分享了《布鲁菌病防控与人畜安全》主题,介绍其危害及家畜防控与人类感染的相关性。并指出该病需要在规范的框架下,从源头上杜绝病原的传播和对消费者的威胁。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陕西援鄂疾控检测队队长刘东立,在《进口冷冻食品新冠病毒传播风险》的报告中,通过简述8月份发生在西安方欣市场进口冷冻产品检出新冠核酸阳性的事件,谈到了亲临现场调查处置及疫情溯源的经历,分析进口冷冻食品对我国新冠肺炎防控的风险,讲解了如何做好市场产品的检测、普通群众如何避免感染等。
会议现场,同期展出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秦岭地区野猪非洲猪瘟防控、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青藏高原科考、外来入侵物种及防控等一系列科普展板内容。
(本报记者 周 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