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加强科普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加强科普组织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与前提。
  一、陕西省科普组织和科普人才建设的成绩
  1、逐步建立了科普组织保障体系为了有效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陕西省在科普组织机构保障、科普平台建设、科普工作规划、科普工作管理制度、经费保障、激励机制方面建立了全面的组织保障体系。
  在组织保障机构方面,成立了以时任副省长为组长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领导办公室,副组长为省政府副秘书长和省科协党组书记,成员单位包括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厅等20家不同部门。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总结去年的全省科普工作情况,下发新一年的工作要点,由纲要办组长对各个成员单位的工作进行点评。
  在平台建设方面,开展科普场馆和科普博物馆建设,鼓励企业和民间组织建立科普场馆和博物馆,大力推动科普宣传活动,在城市社区建立科普专用活动室,农村建立科普活动专用场地,科普宣传专用车,建立科普画廊、电子多媒体科普展示屏,兴办各种科普(技)教育基地,开办科普网站、科普微博、科普微信公众号,出版科普图书、期刊、科技类报纸,通过电视台播放科普节目,构建起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科普工作宣传平台。
  在科普工作规划方面,省办公厅和省纲要办制定了《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并且规定2016年为启动期,2017-2019年为推动期,2020年为总结评估期,要求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具体实施办法,分解规划中的任务。同时,省纲要办每年都会制定下一年度的工作要点,成为年度性的工作规划,并规定了具体的执行单位。
  在科普经费保障方面,形成了以政府拨款为主,捐赠、自筹资金和其他收入为辅的科普经费保障体系。科普经费总额逐年增加,人均科普专项经费逐年增加,2017年全省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了4.13元,比2011年增长了131%。
  在科普工作激励机制方面,联合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单位,对科普活动中的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向上级组织推荐表彰。实施陕西省科普惠农富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表彰奖励,对科普惠农先进集体每个单位奖补资金6万元,评选出科普惠农富民带头人,每人奖励3万元,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先进集体每个社区获奖补资金5万元。
  2、各项科普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17年底,全省共建成科技馆13个,建筑面积96361平方米;科学技术博物馆31个,建筑面积160250平方米,青少年科技馆站26个,建筑面积43274平方米;拥有非场馆类科普基地2429个,科普展览区面积640018221平方米;公共场所科普宣传场地中,城市社区专用活动室2527个,农村科普活动场地10728个,科普宣传专用车318辆,科普画廊4500个;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68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89个。
  2017年全年举办科普(技)讲座31571次,专题科普展览5349次,举办科普竞赛1364次,举办国际科普交流157次,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7423个,科普专题活动6040次,大学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单位个数372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37935次,重大科普活动1400次。同时,科普与创新创业结合,全省建立众创空间205个,政府扶持资金2.1亿元,举办创新创业培训1764次,科技类创新创业赛事参加人数达到379666人次。科普产业收入达到361万元。
  3、全省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根据统计,2017年我省共有科普人员7.16万人。2017年科普人员中具备中级职称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普人员38732人,占科普人员总数的54.09%。农村科普人员21080人,占科普人员总数29.44%。女性科普人员28435人,占科普人员总数39.71%。科普管理人员2070人,占科普人员总数为2.89%。全省共有科普讲解人员1.25万人,占总数17.47%。全省共有科普创作人员684人,占总数0.96%。注册科普志愿者27734人。中级职称和本科以上职称的科普人员占比从2011年的46%提升到2017年的54%,科普人才队伍的素质在不断提高。
  二、陕西省科普组织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虽然我省科普组织与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体制机制性障碍《科普法》规定了科协组织的公益性、非政府性、群团组织等基本性质,对其他各级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科普工作是一种指导关系,缺乏经济、人事管辖权力,对各个成员单位和科普活动不作为单位没有惩罚权力。这种组织性质和定位与当前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不匹配,是制约当前科普组织管理的主要原因。
  2、科普组织建设能力偏弱首先表现在科协机构的组织建设方面。很多地市还存在合署办公,缺乏科协组织机构,以及办公没有场地,人员没有编制,没有经费支持等“三无现象”。其次,是科普工作的组织建设方面。相关科普工作指导意见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考核指标体系,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3、经费保障不充分从全省各部门的科普经费筹集情况看,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的局面还没有改变,多元化的经费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大部分科普经费来源于国家科协经费,省级没有配套经费,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没有明确将科普经费作为专项列出,很多科普工作包括科技馆的维护、维修等缺乏经费保障。
  4、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完善调查发现,很多基层区县科协组织科普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部分区县没有科普机构,部分区县科普组织与其他政府机构合署办公,专职人员身兼数职等现象普遍存在;专职科普创作人才不足;专职科普人才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和科协组织,占到了科普专职人员的近63%,其他所有部门仅占37%;城乡科普人才分布不均衡加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管理乏力,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对策建议
  1、推进科普工作体制机制创新①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办公室的作用。纲要办做好全省科普资源的统筹协调,由“主力军”转变为“司令部”,做好部门联系、科普中长期战略规划、具体方案制定等工作。②把重视科普工作制度化。建议省委省政府将科普与创新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我省科技发展规划等重要战略规划中明确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建设目标、科普组织保障、科普专职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实施督导、奖惩激励等内容,将科普工作纳入全省各行业和各厅局的工作内容和考核内容,责成全省各级科协科普部作为第三方指导与评价组织,为有效开展科普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提升科普组织管理能力①提升科协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首先要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了科协组织;其次,要会同编办等部门解决科普工作的人员编制;第三,运用目标管理、KPI(关键绩效指标)等科学管理方法提升科普组织的管理能力。②提升成员单位的科普组织管理能力。省科协可以将组织管理能力作为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指导各个成员单位完善对科普工作的组织保障、人员编制和日常管理水平提升。③搭建平台,用足用好用活各类资源。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源开展全民和全域科普,利用各级学会集成智力资源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利用网络、电视、手机APP、PAD、短信、广告牌、报纸专栏等平台开展科普活动,全方位进行科学普及。④通过构建陕西省科普工作信息化网络平台,提升管理水平。
  3、完善多元化的科普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省级财政的科普工作经费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科普工作;提升各级科协和成员单位科协的自身造血功能。
  4、做好科普人才发展规划针对科普创作人才不足以及科普人才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各级科协组织要做好本地区的科普人才发展规划,在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等规划指导下,明确本地区科普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发展目标,以及具体实施路径和措施等。
  5、实施科普人才培养计划针对高端科普人才缺乏和专业能力不足等现象,建议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和高校等部门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科普人才培养计划,在有关高校设置科普类专业或定点培训等形式,满足科普创作、科普宣传报道、科普场馆经营管理、科普解说、农村科普人才不足等现实需求;采用专家讲座、定期培训、线上学习等形式提升科协系统科普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6、用好志愿者等兼职科普人员科普志愿者等兼职科普人员的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到科普工作的开展和有关目标的实现。建议:①完善志愿者管理相关法规和制度,制定具体的《科普志愿者服务条例细则》。②出台并实施科学的科普志愿者和兼职人员管理方案。
  7、紧扣时代主题创新科普工作内容科普工作不能仅仅站在指导和辅助的角度开展工作,要积极抓住和紧扣时代主题,将科普工作和创新创业、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陕西省追赶超越战略等时代主题结合,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通过提升科普工作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来提升广大民众对于科普工作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扩大科普工作的社会价值,进而推动科普组织与人才发展。建议:①结合创新创业,推动科普产业发展。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科普工作。③发挥好科普助力陕西省追赶超越战略的智囊作用。 

陕西创新人才发展研究院 刘选会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