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刺,一个听着就让人感到很疼的疾病。事实上,人们大多被病名所误导,很多患者并没有疼痛等不适感,有的甚至是在排查其他疾病时无意间发现骨关节处有刺状突起。
软骨磨损便长骨刺
骨刺也叫骨赘。根据发生原因,骨赘可分为创伤性骨赘和退行性骨赘。前者是骨折或手术引起的骨骼异常增生,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后者更常见,也称为老化性骨赘,即骨骼和肌腱因不足以支撑身体的重量,需要承重的骨关节系统长期遭受挤压和摩擦,导致骨骼发生磨损,机体在自我修复时产生一种良性、代偿性赘生物——骨赘。
以膝关节为例,正常情况下,膝关节的股骨和胫骨关节面上都有一层软骨包裹,它有一定的弹性,并且没有血管和神经,因此在日常活动时,膝关节可以灵活活动,不至于因互相研磨出现疼痛等不适。可见,关节软骨是一种很重要的组织,但一些上了年纪或长期活动过量的人,关节软骨会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如水分减少、失去弹性、变薄甚至消失,也就是所谓的磨损,专业上称之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面磨损后,通常会出现两个结果:
一是关节活动时发生软骨研磨,从而产生活动疼痛的症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很多骨赘患者认为关节疼是因为骨赘扎在周围的肉上,于是想通过剧烈活动把骨赘“磨掉”。疼痛并非“刺”扎进肉里,普通的日常活动有利软骨保持一定活力,但长期过量的活动会对软骨造成一定损伤,建议此类患者要减少活动。
二是因为软骨厚度丢失,关节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在股骨和胫骨的边缘就产生了骨赘,将关节周围的关节囊撑起来,以维持关节稳定性,所以骨赘实际上是一种机体代偿性产物。通俗地讲,如果将膝关节上面的骨头比作一个铁锤,下面的骨头比作一块铁砧,软骨就相当于在铁锤和铁砧的表面各覆盖了一层塑料。在长期研磨挤压中,铁锤和铁砧表面的塑料逐渐变得薄弱甚至磨透,铁锤和铁砧的边缘也会出现卷边或毛刺,相当于膝关节的骨赘。
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
长骨赘是一种自然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每个人都有发生的可能,因此,已经长骨赘的患者不必过于紧张,更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宣称“吃药可以消除骨刺”“过量活动可以磨掉骨刺”的小广告、偏方或非正规机构。
早期骨赘通常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疼痛症状较轻的患者无需治疗,平时多注意以下两点即可:减重,肥胖者需减轻自身体重,从而减少膝关节、踝关节、足跟等部位承受的压力;少做一些对关节磨损过大的动作,例如上下楼梯、登山、打球等需要高频率或大幅度动作的活动。
一般情况下,做到上述两点就能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疼痛,但如果疼痛仍然持续,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来缓解,例如服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氨基葡萄糖等,或者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关节内注射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封闭针等。如果药物仍然不能缓解疼痛,特别是骨赘严重限制关节活动时,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即在关节修复或关节置换手术的同时清理骨赘。
(严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