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形态,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特色小镇并不是只布局于城市郊区,还可以发展农村,增强农村聚集发展要素的能力。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017年12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特色小镇是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镇要求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坚持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201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建立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明确指出要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以及通过变相举债建设存在债务风险的风险小镇等。
针对特色小镇,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相应研究。恩温主张在伦敦郊区建设一系列的“田园城市”与特色小镇有很大的共性;万斯提出建设以工作为核心又能够延伸到具有生产生活娱乐等功能一体化的区域,与当前我国特色小镇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内涵相当契合;李强认为特色小镇建设要把规划设计放在首位,规划要具备前瞻眼光和协调能力;乔海燕基于将特色小镇的培育同文化发掘相结合这一命题,认为特色小镇的开发要融合当地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以文化赋能,防止“千镇一面”;倪自宏着眼于“绿色生态”的理念,认为建设特色小镇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坚守生态红线,推动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活区;谢晓诗认为应该从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改进信贷管理体制、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完善金融网点布局和探索确定合适的信贷主体方面来打破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金融瓶颈制约。
培育特色小镇的初衷是使那些具备良好发展潜力的小镇能够被更好地开发,但政策与资源的制约使得一些小镇无法很好融入市场化竞争中。因此发掘一些有潜力、有特色的小镇,通过扶植与区域特性相契合的特色产业不仅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也可以为小镇周边的部分剩余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规划在于落地实施,而发展结果目的在于为群众谋求福利,而收益大小同规划是否合理密切相关。因此,科学培育特色小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推进特色小镇科学筹建,有利于提升小城镇发展潜力,加速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改善城镇发展面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发掘优势资源,壮大特色产业;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
二、陕西省科普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 陕西省2018年《关于规范推进全省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把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新型城镇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陕西省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小镇包括:关中民俗风情村、产业小镇、红色革命小镇三类。未来,陕西省将继续依据《加快发展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以大西安周边区域、秦岭沿线为重点,分批筛选创建对象,逐步扩大特色小镇数量,力争通过3-5年的培育创建,规划建设100个产业独特、文化深厚、机制灵活、生态优美、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
本次调研以杨凌区五泉镇、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三镇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便利抽样的方式共抽取600位居民为调研对象。活动历时3周,回收问卷共计600份,其中有效答卷54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1.居民的参与途径
根据居民参与的途径调查数据可知,表示自己并未主动参与,仅因属于当地常驻人口而“被动”参与的居民以及由政府及受政府、社区宣传带动的居民占比共计为61.68%;出于完全自觉自愿参与的居民比例还是不够高,仅占总体的22.03%。综上可知,目前陕西省的特色小镇仍普遍采取原有镇域为基础,政府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城镇发展依靠政府项目,居民参与受政府的宣传带动影响较大,缺乏主动性。
2.居民的参与内容
根据居民的参与内容情况看出,居民对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参与度较低。此外,相比于发展乡村旅游、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专门活动,居民对保护民俗文化这类日常活动的参与度更高。
3.居民的参与意愿
根据居民的参与意愿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居民对参与建设特色小镇的意愿整体较高,接近90%的居民都愿意参与到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调查可知,在愿意参与到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居民中,女性相较于男性的参与意愿偏低。并且,愿意参与到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居民人数依据年龄与月收入状况呈现“倒U”型分布。这反映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月收入增加,一方面,居民有更多的资源与能力去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另一方面社会经验使他们更能察觉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未来客观的回报,因此居民更愿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而45岁之后,由于居民的生活状况趋于稳定,并且思想开始趋于保守,这时居民参与建设特色小镇的意愿也逐渐消失。此外,在愿意参与到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居民中,初中以下学历的人数最多,占抽样样本的57.22%;其次是高中/职高学历的居民,占抽样样本的20.56%;而本科以上学历居民为0。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居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偏低。
三、陕西省科普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1.政府层面的建议
目前政府或社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居民对一些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因此,要想提升居民对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认知程度,增强其主观真实意愿,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理念的宣传力度。
首先,宣传内容要贴近居民生活,要有普及性,对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地域民俗、人文历史等的发掘、保护、推广,鼓励引导当地居民投身于保护当地风俗文化的活动中去。此外,针对分析结果,政府要加大对25岁以下及56岁以上居民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应加大女性居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参与积极性。最后,政府要不断拓宽宣传渠道,积极利用新媒体,合理运用多种渠道举办宣传活动,发动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入户,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相关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
2.社区层面的建议
随着特色小镇建设进程的推进,原有的乡村社会结构发生变迁,农民进入到城镇中,原来“熟人社会”典型的合作与信任方式受到冲击,失去了原本乡村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等社会资本。在社会资本重塑的过程中,社区组织要发挥重要作用。在城镇社区中,通过积极开展组织各种民间集体活动,重构社会资本。社区要面向居民开展多种形式与内容的活动,包括各类培训活动,以此促进居民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对社区居民的诚信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社区组织各种活动,增加邻里间交往频率,增强邻里信任度。这样强化社区内居民参与和合作,提升居民间的社会互动和社会互惠水平,积累社会网络资本,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信任资本和社会规范资本。
3.个人层面的建议
就居民个人层面来讲,是否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中来,是自身理性选择的结果。只有当居民个人真正了解到建设特色小镇能为自己带来的收益时,参与意愿才会提高。因此居民自身要加强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提升自身认知水平,积极参与政府或社区举行的政策解读等活动,了解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制度规章;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积极参与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增强竞争力。此外,作为公民要配合政府及社区的工作,在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合理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西安财经大学 孙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