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在碳中和赛道上跑出“西安高新模式”

  利用好技术创新、政策引导、碳汇管理、低碳建设这“四个抓手”,西安高新区正在探索并将努力形成既有区域特色,又可引领全国的碳中和“西安高新模式”。
  按照总体目标要求,到2025年,西安高新区将创建碳中和企业50家,实现区域碳达峰,相比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5%,碳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30年,新增碳中和企业200家左右;到2050年,实现区域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
  低碳技术是基础

  “西安高新区要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做好先锋,起到示范作用。”6月8日,在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高峰会议上,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齐海兵如此表示,“西安高新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明确的路线图,其中绿色技术的创新、产业链的绿色低碳改造、交通及城市的减碳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力争到2025年,西安高新区公共汽车、出租车实现新能源汽车100%替代。届时,在西安高新区作业的工程车辆和设备中,60%以上要采用氢能等清洁能源;到2030年,这一比例要达到85%以上。
  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齐海兵表示,一方面,西安高新区构建了低碳节能型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西安高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0.11吨标煤/万元,相当于国家高新区平均水平的1/4。另一方面,西安高新区建立了绿色融合发展机制,储备了大量低碳绿色技术。据其介绍,西安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在绿色建筑等方面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绿色低碳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了“产学研用”互通的绿色融合发展机制。
  开展碳汇管理
  形成区域特色
  西安高新区在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在西安高新区1079平方公里辖区内,现有森林面积5691公顷,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3711公顷,绿化面积1081万平方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229.9亿元。初步估算,西安高新区生态与绿化用地年碳汇能力达数百万吨,这为实现区域碳中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保障。
  因此,“以碳汇管理为抓手,建好交易制度体系”是西安高新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西安高新区要开展森林认证与碳汇核算。充分挖掘利用秦岭保护区的碳汇功能,研究形成高新区生态用地碳汇基准,建立碳资产综合管理平台,对高新区森林碳汇资源和企业碳排放情况进行一站式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要形成并逐步完善企业碳排放交易制度。一方面提升区域生态碳汇能力,以“林长制”推动生态保护,对高新区森林每年的碳汇量进行核算;另一方面,建立碳排放交易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优先低价购买优质碳汇资产的途径,将碳汇交易所得分配给秦岭保护工作、碳中和技术攻关奖励基金和碳中和基金,并用好政策“指挥棒”,用“真金白银”支撑绿水青山。

(崔 爽)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