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类高职院校推动地区中医药的“体验式”科普宣传机制研究》成果要报
□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任小宁 李炳生 杨伟东 郭晓黎 刘福昌 庞鹏宇 崔淑兰 于金霞
一、项目成果的主要结论
1.明确中医药文化“体验式”科普的原则、内容、内涵
中医药文化科普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巧性高、辐射力大的系统工程,在科普工作中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共赏性原则,科普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类和实用技术类。中医药文化“体验式”科普必须具备三方面要素:体验的对象,即中医药文化科普的内容;体验的受众,即广大人民群众;体验的环境以及实现体验的手段。
2.明确卫生类高职院校推动地区中医药文化的“体验式”科普宣传机制
通过本课题研究实施,明确卫生类高职院校推动地区中医药文化的“体验式”科普宣传机制,具体包括运行机制和组织机制两个部分。
首先,明确“走出去、请进来、深融合、重体验”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式”科普宣传运行机制。“走出去”,指充分利用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选派专业教师赴基层开展“体验式”科普活动。比如,赴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基础理论科普宣传,赴基层社区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赴田间地头为中药种植户提供中药种植技术指导等活动。“请进来”指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吸引公众走进校园,走进中药标本馆、中医药文化展厅、中药园等实训场地,体验认药、炮制、标本制作、观看科普短视频等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深融合”指中医药文化的科普活动要与地域文化和地域特点相融合,比如,宝鸡太白地区在发展中药材产业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环境优势,科普工作应围绕中药材种植技术。“重体验”指在走出去、请进来、深融合的科普活动中要注重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
其次,明确“以专业师资团队为基础,以中药标本馆为核心,以学院和政府政策支持为后勤保障”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式”科普宣传组织机制。“以专业师资团队为基础”是指院校利用中医药专业师资队伍组织教师走出去,进入基础医疗机构、社区、田间地头等场所,为公众提供所需科普服务;组织教师编写中医药文化科普书籍、制作中医药文化科普短视频,满足不同公众群体的体验需求;为参观实训场所的公众进行中医药知识的讲解。“以中药标本馆为核心”是指要充分发挥中药标本馆的资源优势,中药标本馆设置浸制标本、生药标本、中药饮片、太白草药、方剂标本、腊叶标本、药食同源、道地药材等10个展区,展出各类标本3600余种,尤其是专门设置的“太白七药”和“太白草药”专区,突出展示了宝鸡独有的中草药特色资源,为中医药文化的科普宣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学院和政府政策支持为后勤保障”是指科普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院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2019年,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新建中医药文化展厅,帮助公众更加立体地展现中医药文化,并新建中药园,把中草药种植引入校园。
二、项目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1.明确卫生类高职院校推动地区中医药文化的“体验式”科普宣传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和组织机制两个部分:“走出去、请进来、深融合、重体验”的运行机制;“以专业师资团队为基础,以中药标本馆为核心,以学院和政府政策支持为后勤保障”的组织机制;
2.编写《中医药文化读本》一本(待出版);
3.制作中药知识科普短视频10个,中医知识科普短视频1个,保健按摩科普短视频16个;
4.公开发表《中药标本馆推动中医药文化体验式科普的研究》科研论文一篇;
5.科研团队李炳生老师2019年度被宝鸡市金台科技局聘为农业专家。
三、项目的研究过程与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本项目自获批以来,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研究计划。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编写中医药文化科普读本
学院受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为铜川市中小学生编写《中医药文化读本》,供中小学普及中医药知识专用。本课题主研人员刘福昌受邀为编委会主任,崔淑兰老师受邀为主编,任小宁、郭晓黎两位教师为副主编。
2.制作中医药知识微课短视频
充分利用学院师资力量,组织师生拍摄中医药知识微课短视频,共制作中医药科普视频11个,制作保健按摩视频16个。在制作过程中,本着“易学习、易理解、易掌握”的原则,便于公众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有深入认识。
3.完善实训设施
新建中医药文化展厅,包括中医文化雕塑展区、中医药文化器具展示区、中医文化造型柱、走廊文化装饰四个部分的建设,为公众更加立体的展现中医药文化。以及新建中药园,把中草药种植引入校园。
4.开展“请进来”活动
项目实施以来,宝鸡市高新三小师生、高新四小师生、乾县职中师生、学院离退休人员、社会人员共计千余人,赴院中药实训中心、中医药文化展厅等实践实训基地进行实地参观。
5.送中药材种植技术下乡,助力脱贫攻坚
学院中药学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知识基础,帮助中药材种植户普及实用种植技术。本课题主研人员李炳生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到太白县,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指导”科技扶贫活动。李炳生老师5次走进金台区硖石镇司家窑村为种植户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助力当地发展中草药种植,2020年4月,该村荣获全区脱贫攻坚“红旗村”荣誉称号。此外,还为宝鸡西山群众找到了一种效益更高的中药材-苍术。
6.赴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义诊活动
学院聘请中国康复医学会陈建尔教授等行业专家,与康复专业师生一起走进宝鸡凤翔县医院开展康复义诊活动。此外,行业专家与学院康复专业主任张维杰,在医院学术报告厅对基层康复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7.积极开展送健康送医送药惠民生活动
中医药学院发挥专长,带领医疗队师生,携带正红花油、银翘解毒颗粒、复方甘草合剂等价值2000多元常用药品,赴千阳县龙槐塬村为当地群众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
8.撰写论文
由课题主持人结合课题研究、实施情况撰写并公开发表阶段性科研成果论文一篇。
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实施的计划与步骤。项目主持人及主管领导能及时督促、检查项目参与人的研究进展情况,基本上确保了每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任务的按期完成。
四、项目执行中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发挥地域优势
宝鸡太白地区在发展中药材产业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环境优势,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市场前景良好,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中药材种植技术,学院发挥中药师资优势,深入村镇和田间地头为种植户从药材生长习性、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为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管理,增产增收,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2.强调受众的体验感
在走出去、请进来的科普宣传活动中,均注重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强调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比如,在田间地头为中药材种植户科普种植技术;在基层开展送药送健康活动;吸引青少年群体参观中药标本馆和中医药文化展厅等。
五、今后研究设想
1.深入挖掘卫生类高职院校在中医药文化科普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其在“体验式”科普宣传中的资源优势,举办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更加注重受众的体验感。
2.对中医药文化“体验式”科普的受众进行详细划分,注重不同受众群体的参与能力和自我感知能力,力争做到精准科普,为每一个类型的受众群体量身打造适合的科普活动,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3.宝鸡是“华夏中医始祖”岐伯的古里,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和代代辈出的中医药大家都为宝鸡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以后的科普活动中,应该更好的对地域文化和地域优势加以融合,不断完善中医药文化“体验式”科普宣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