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结合宝鸡市2018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相关结果可以看出,从2015年至2018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5.51%提高到7.87%,增幅达53.7%;尤其是宝鸡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5.85%提高到2018年的9%,高于全省和全国8.47%的平均水平。但我省在全国31省、市、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排名中却位列第17位,远低于同年我省在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9位。另据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研究报告(2015-2016)结果显示,在2015年全国北京、重庆、陕西、广州、湖南和黑龙江等6省市不同科学素质人群达标率中,我省非农业户口人群达标率比农业户口人群高16.09%,在以上6省市中差距最大;在宝鸡市,农民、青少年、城镇劳动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横向比较,农民不仅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且相对最高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相差20.9个百分点;不同性别比较,女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男性公民相差3.1个百分点;不同年龄段比较,61岁以上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18-30岁公民相差10.8个百分点;不同文化程度比较,小学及以下比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相差22.45个百分点。表明我省作为全国著名的科教大省,还存在科教与科普相脱节的问题,省会西安的科教实力有待释放,以科技创新促进科普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科学素质重点人群分布不均衡,农民科学素质亟待提高;科学知识相对薄弱,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待提升。
基于此,提高我省基层科普工作成效的路径是:首先,转变基层科普工作思路,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科普新模式。即转变现有“顶层设计-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的“推动式”科普工作模式,积极探索以公众科学知识需求为导向、引入社会化资源、服务为主的“拉动式”科普新模式;其次,按照精准科普和普惠科普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特殊人群科学素质提高应采取不同路径;其次,针对我省农民科学素质达标率太低的实际,采取与“欠缺型”和“对话型”不同的“中心广播型”路径,对科技工作人员采取“对话型”路径。从创新文化的角度,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的“内部文化”辐射转变为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的路径,提升全体公民科学文化的整体素质。
据此,提升我省基层科普工作成效的政策措施建议是:
切实加大科普经费投入水平。将科普经费列入基层各级财政预算,并加强对科普经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善于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活动,树立多渠道采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交叉融合、归纳的思想意识。实施科普资源数字化工程,对科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运用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化科技馆等方式,要重视运用大数据搜集整理公众科普热点、难点及兴趣点。
进一步打造“科普陕西”品牌产品。在省市电视台推出象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江苏电视台的《最强大脑》等风糜全国、群众喜闻乐见的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播现代科技知识的精品栏目。
进一步完善科普资源素材库建设。要进一步建设和丰富与各类科普主题相关的知识和专家等素材库,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有知识可循,可专家可找,有内容可传播,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对待,防止如“新型冠状病毒”初期引起公众的恐慌和混乱。
进一步加强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的自律和他律,增强其承担科普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建立和完善“科技身份证”制度,进一步丰富其内容,将科技人员承担科普工作的项目、成果、获奖和获得各级各类科普人才称号及发布不良科普信息等输入科技身份证。
切实落实好精准科普。对农民群体科学素质提高这一难点工作,要针对我省农民科学素质达标率尤为低下这一实际,拿出实招,切实落实《纲要》提出的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任务和具体措施,尤其是确保农民人均科普经费不低于1元的“底线”;要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商技术人才培训,点亮“互联网+现代农业”之星火,要把切实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与科普惠农富民结合起来,以省每年实施的“科普惠农富民计划”项目为抓手,加大支持力度,广泛表彰宣传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先进事迹,要切实加大力度,普及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在乡镇、村等人口密集区设立电子屏幕,显示“怎样上网”等内容,使农民尤其是中老年人掌握这些必备的技术。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校、科研院所及其科技人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机制,将从事科普活动和科普研究的成绩尤其是承担基层科普工作任务的情况,与高校、科研机构考核评估排名等挂钩;并将科技人员是否承担科普工作特别是基层科普工作及其成果作为其职称晋升、包括获得省级“特支计划”等各级各类人才称号等的重要内容。以切实改变目前科技界和科技人员开展科普工作不被重视,甚至被视为不务正业的不良风气。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评价标准和手段方法等,切实改变科普成果如科普图书的获奖以同行专家认可评价导致的“叫好不叫座”的误区,以读者的点击量和购买量衡量作品的质量;要针对在目前社会互信度较低和过度商业化的环境下,人民群众对传统的社会工作效果反馈主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调查问卷方式带有抵触情绪或不认真对待的情况,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对科普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缩短和提高考核评价的周期和准确度。
加强基层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建立一支专职以科协工作者为主,兼职以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等为主的专兼职结合的队伍;要高度重视科协干部尤其是基层科协干部的成长,建立定期将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与科协部门这一“清水衙门”的干部交流制度,以充分调动基层科协干部谋事干事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我省作为科教大省、科技人员众多的优势,以完善科技人员评价政策为导向,吸引更多优秀科技人才从事基层科普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调动和发挥我省退休科技专家群体众多这一独特的优势,壮大基层科普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