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学素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其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要达到10%;一个城市要成为创新型城市,其城镇劳动人口素质要不断提高。我国虽然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城乡公民科学素质差异明显是我国劳动力的重要特征。城镇劳动者特别是由农民富余劳动力转化而来的城镇劳动者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与我国新兴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这不仅是制约我国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同时也是影响城镇劳动者生活质量和就业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和发展,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和科学素质有所提高。陕西省新型城镇劳动者增加相对较快,他们对知识和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正逐步向新时代的新市民转化。本项目在研究陕西省主要城市的新型城镇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现状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状况、科学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一、新型城镇劳动者的定义 本文所研究对象为狭义的进城务工人员,将其称为“新型城镇劳动者”。新型城镇劳动者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由农村进入城镇务工,已经转化或即将转化为城镇居民的“非城镇户口”劳动力,主要从事于二、三产业中技术含量较低的职业。新型城镇劳动者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必经阶段。
二、陕西省新型城镇劳动者基本特征 (一)问卷调研
本研究主要以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宝鸡市等我省新型城镇劳动者增加相对较快的城市为研究对象,设计调研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分布在省内主要城市的新型城镇劳动者的生活工作现状、职业技能培训状况、科学素养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的对策和建议。该问卷主要包含受访者基本信息和受访者科普教育情况两部分内容。
(二)基本特征分析
1.生活与就业特征。据访问调查统计发现,新型城镇劳动者仍以非正规就业为主,通过亲戚、朋友或老乡介绍找到工作人数占很大比例。
2.工作更换频繁。外来城镇劳动者平均更换工作年限为1年到1年半,更换比较频繁。尤其是年轻的城镇劳动者,更换工作的频率要高于年长的城镇劳动者,这可能源于年轻人思想比较活跃,不喜欢总重复一项简单的工作,年长的城镇劳动者更看重工作稳定、收入稳定。
3.教育需求提高。在调查受访者为什么外出打工时,新型城镇劳动者有着明确的目标。虽然挣钱仍然排第一,但将近48%的城镇劳动者更看重学习技术、学习创业经验,城镇劳动者受教育需求提高。
4.城镇劳动者的消费结构。结合调研资料,认为新型城镇劳动者生活、居住和收入的满意度均不高,城市融入感和幸福感不强,收入仅能满足他们的生活基本需求。
5.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在调研中发现,陕西省城镇居民培训的热情较高,但参与较少。主要是由于时间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受访者要不没有时间,要不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数比例不高。同时调研发现,即使参加过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途径也较为单一,多为用工单位的上岗培训。
三、新型城镇劳动者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机构合作不足。
我国科普教育被认为是学校的主要责任,其他的科技团体、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在科普教育中的热情不足,对劳动者科普教育一般都是由中央科协或地方科协进行。县级以下的科学部门还没有设立,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科普教育的效果。劳动者只是通过科技下乡活动才能收获一点知识,城镇技术推广不足,不能承担对劳动者的科技教育工作。
(二)教育内容的科普知识含量低。
科普教育主要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劳动者科学意识。在劳动者科普教育中,一般都是进行基础知识的普及,科技含量较低。劳动者科普教育不仅是新技术、新知识的普及,同时也是科学方法的普及,提升人们的知识理念。
(三)科普设施不健全,劳动者受科普教育的途径单一。
科学普及的形式是劳动者科普教育的重要方式,除了参观博物馆、野外考察等方式外,劳动者科普教育还可以借助科学报刊、科普读物、广播等,然而我国各类博物馆的科普展览组织不多,不能满足劳动者科普教育的需求。
(四)劳动者对科技的需求不足。
发家致富是劳动者应用科技的根本目的。很多劳动者在接受科普教育后,科技成果并不能很快转化成经济效益,导致劳动者接受科普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他们学习科普知识的热情。
(五)科普队伍及能力建设不足。
科普教育人才结构单一,主题策划人员严重不足;科普人才成长与机制建设不完善,目前科普辅导员的成长主要依靠自主钻研或有经验的前辈传、帮、带,没有制度化的进修和定期培训;科普辅导员的培训和评价制度尚需健全。
四、新型城镇劳动者科普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升社会对新型城镇劳动者科普教育的认识。在目前劳动者科普教育中,有些领导对劳动者科普教育的认识不足,劳动者科普教育还未提上日程。有些地区重视经济建设却忽视人才培养。因此,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劳动者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劳动者素质,改善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条件。
(二)拓展筹资渠道,增加科普教育投入。科普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应该尽快建立起与社会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要帮助科普教育走出困境,政府应该投入更多资金和新的理念,走市场化道路,探索新的符合市场机制的科普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将科普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新的产业进行,将政府投资作为主体,企业作为主要支撑,采用国内外资助等体系。
(三)明确科普教育的对象和目标,强化科普教育的针对性。科普教育并不是面向所有人,国家投入科普教育的经费有限。因此,在劳动力科普教育中,应该具有侧重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劳动者进行教育,形成科学的教育形式。
(四)组织科普进社区活动。由省、市科协协同其他公益教育机构到社区组织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如教育他们如何利用网络查阅信息、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组织城市生活方式的培训,例如教他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何保持饮食健康、如何预防疾病等,提升新型城镇劳动者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如今,新型城镇化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劳动者。因此,提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非常必要。要通过科普教育的方式,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的发展,带动新型城镇的技术革新。
□ 渭南师范学院 袁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