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新媒体背景下科普传播对策研究
□ 渭南师范学院 何泰伯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媒体时代长期形成的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革。由于传播规律的变化,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相比于传统媒体时代也截然不同。科普信息传播作为信息传播领域的一个分支,毫不例外地受到极大影响。
  一、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传播现状
  课题研究组在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科普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着渭南城区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75份。经过认真核对和统计,最后得到有效问卷 958份,有效回收率为95.8%。课题组采用数据统计软件对有效的958份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经过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1、科普传播的必要性方面
  通过数据分析,有79%的被调查者认为科普传播很有必要,说明大众在自身的思想层面上普遍对科普工作有较高的认识,对科普工作的需求很高。
  2、是否对学习科普知识感兴趣
  通过数据分析,有7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科普知识感兴趣,愿意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科普知识。表明大众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很浓,有较强的主动性。
  3、目前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开展的效果和科普内容的满意程度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近30%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的科普知识宣传持批评态度,认为目前开展的科普宣传工作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42%的人表示“不清楚”,10%的人持肯定态度。结合现场的访谈,被调查者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科普教育的形式比较僵化,人们认为科普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切合实际,科普宣传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普的形式跟不上媒体发展的速度,激发不了学习兴趣。
  4、目前获取科普知识最主要的途径
  按所选人数占百分比量将获取途径排序为:书报期刊杂志(3.8%)>影视广播网络(13.5%)通过教育渠道(11.8%)>听周围人说(15.8%)>通过互联网站(21.8%)>通过新媒体(32.5%)>其他(0.8%)。数据表明,各种新媒体工具和互联网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科普知识的有效方式,同时更进一步证明了新媒体渠道作为推广宣传科普知识的形式,有着高效的传播渠道。
  5、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并结合现场访谈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大众认为开展科普传播是非常有必要的,并对此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但是,在科普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僵化,使得学习者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减少,科普的质量和效果难以达到保证。同时,人们对新形势下新媒体和网络的科普传播模式有较强的期待,新媒体和网络也日渐成为科普传播的主流途径。如何利用新媒体网络开展科普知识的传播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科普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新媒体背景科普传播的对策
  1、多种途径提高科普传播质量
  目前,陕西省科普依据的法律法规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和《陕西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从条例内容上看,规定的条款不能与时俱进,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可操作性非常弱,关于新媒体科普方面的规定条例更是空缺,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地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及时主动地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多频次、多途径地进行科普宣传活动,全方位的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科普,并且能够利用新媒体传播有积极意义的科普信息。
  2、营造有趣的科普氛围
  科普内容之所以会被其他杂乱内容所覆盖,主要原因还是目前的科普信息缺乏趣味性。首先,应该将科普内容和地域风土人情相结合,例如加强陕西风俗知识的科普,将科普语言与陕西方言相结合等。其次,加强大众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理解,可以从一些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出来,例如居里夫人为研究放射性元素最终献出了生命;莱特兄弟为造出飞机,多次实验险些丧命……通过这些鲜活的实例,使得科学精神得以传播和理解。第三,科学普及的内容应该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从动手能力开始培养,寓教于乐。例如结合VR和AR技术,利用摄像头,帮助人们来观察星座等天体现象。
  3、拓展有效的科普合作途径
  学生阶段没有过多的压力,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去接受新事物。所以,无论是新媒体科普还是传统科普,都很有必要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拓展合作范围。科普传播的过程可以和学校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平台相结合,引导学生去了解科普网站,浏览科普网站,学习科普知识,也可以要求教师以课程与科普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4、推动新媒体科普产业发展
  科学普及的最大魅力就是能将科学理论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献给公众,使公众更容易接受、理解。例如,由海尔集团、北京红叶电脑动画制作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动画片《海尔兄弟》,它通过描述海尔兄弟的探险经历,向人们传递科学与人文知识。该片涉及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地理人文知识、大自然未解之谜、太阳系天文万象、地球及古生物的进化发展、现代科技展望等知识点,可以说是一部活动的百科全书。
  5、推动互联网+手机科普产业
  互联网、移动传媒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发生在科学传播领域。知识的碎片化是公众获取科普知识的重要特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目前,手机作为大众消费最大、最普遍的智能终端,以及手机聊天app的创新,使得即时通信交流稳固地成为中国网民应用率最高的方式。这为科普传播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和广泛的渠道。
  6、鼓励公众参与科普传播
  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引导、扶持和资助,更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参与科普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科普书刊销量、捐赠、门票、众筹、收视率、点击率、口碑等都离不开公众的支持。科普文化产业像一棵大树,需要公众的培植,并使公众受益。科普工作应通过经常开展灵活多样的群众性和社会性的科普活动,鼓励社会各级各界的集体和个人积极为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结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科普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新媒体时代缔造的信息传播神话是以往的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但是,这一神话对科普信息传播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就普通大众而言,对科学知识的获取主要依靠大众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科学文化生产与科学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时还决定了文化的类型、风格以及作用于社会现实的方式和范围。因此,无论是国家、传媒还是社会、个人,在新媒体时代都需要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科普信息传播、提升科学素养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