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农技协、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三农模式的全面调查,探索转型升级新模式,始终围绕农民急需、实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进行开发,并对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实现转型升级后更好的服务三农。
主要做法
明确农技协转型升级目标
为成员牵线搭桥,提供产、供、销方面的信息,同时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新设备,引导农业向康养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转型,将农产品变成康养食品工艺食品等,提高附加值。搞好三农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服务。
完善农技协转型升级服务机构
近几年先后邀请大专院校相关专家分门别类组成永寿县三农服务专家顾问团队、永寿县农技协志愿者服务队、永寿县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永寿农技协科技培训学校等,为农技协转型升级培养了一大批实用人才,并形成梯队结构。
搭建合作服务平台
以永寿县黑色农特产品开发协会、永寿县鸿运达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平台,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服务永寿农业,采取走出去参加省、市业务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择优选邀20名技术骨干参加省、市业务培训,使他们成为三农服务的主力军。邀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创业能手等为团队出谋划策,让团队人员适时到三农第一线去,有针对性地搞好调查研究、了解实情,使服务更切合实际。
同扶贫产业发展相结合创建示范基地
转型升级同扶贫产业发展相结合、同乡村振兴相结合、同下岗职工就业相结合、同技术培训相结合。树立典型,树立样板,用身边的事和人引导农户参与到三农行列中来,对典型户多宣传、多报道,扩大影响面,对新技术、新方法要加大示范力度,打破行业界限,使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利用,打破地域界限,使各协会、合作社信息共享,服务范围幅射全县、兄弟县。将农技力转型升级与观光农业、康养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建成特色农产品餐饮、加工体验店。扩展农产品直销市场,吸引消费者来特色农产品基地参观体验,见证并参与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程,吃农家饭,住农家屋。
抓好技术培训
2019年以来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80场次,培训农民3000人次以上,先后接待省委党校150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80人、西安培华学院30人、咸阳市青年农场主培训100人的现场培训实习任务,永寿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90人培训。
依靠政府做大、做强、做优
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农技转型升级也不可例外,在这方面要细化、量化目标任务,积极主动与农业、科技、扶贫、水利、林业、各镇(办)、村委会等部门对接与合作,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三农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精神食粮来抓,做大做强,争创服务三农的优秀团队。
选好营利点
面对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市场风险大,利润小,不可预测因素多,引导农业转型升级,将农产品变成康养食品、保健养生食品、工艺食品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工作措施
特色农产品开发
近几年在相关部门专家的帮助和支持下,首次引进燕麦品种24个、荞麦品种16、黑小麦品种6个、糯小麦品种1个、糯玉米品种2个,并进行试验、示范种植,为解决全县冬季牧草短缺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就地转化农产品
利用鸿运达联合社农产品展示馆,让消费者非常直观的看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让消费者在尚园餐饮体验店食用、品鉴,从中品味独特的风味。
目前用于餐饮店体验的食材90%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产,近两年接待食客3万多人次,营业额50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基地所产粮食采用传统工艺发酵酿酒,2018年酿制45度以上纯粮食酒5000公斤、销售1500公斤、获利10万元。
产学研紧密结合
依托大专院校,建成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使永寿县农产品提挡升级,特色更突出,在农产品变康养产品、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并成功举办永寿县首届燕麦产业暨特色农牧产品观摩会。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凝聚力
团队始终坚持牵线搭桥、整合优势资源,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之目的,使闲置多年的场区、车间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目前各合作者运转良好,定单不断。
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为了农技协转型升级更好的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适时为农民群众提供种、养技术及产、供、销信息,在专家服务团队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实力不断增强,队伍逐年扩大,服务更具深度和广度。
2019年团队有6人被聘为永寿县特聘农技员,占全县10人的60%,7人被《农业科技报》聘为乡土专家。团队成员有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8家。
不断拓宽示范领域
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打破行业界限,使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利用,打破地域界限,服务辐射全县、兄弟县,先后引进种植、养殖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示范,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农业产业化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
下一步计划
扩大基地规模
充分利用永寿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被称为天然养吧的环境优势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及综合加工示范基地,特色农产品开发示范基地、小杂粮开发示范基地、艺术品开发示范基地、消费者放心种养体验示范基地、消费者品鉴体验示范基地等,助力乡村振兴。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以现有的两个协会及合作社农产品初加工为基础,扩大加工能力,搞好特色挂面、面粉、醋、酒、黑猪肉、土鸡蛋、土蜂蜜、杂粮、工艺品等初加工。与企业密切合作,开发2-5个深加工产品,通过贫困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企业综合加工而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打造特色农产品展示与品签基地
建成永寿特色安全放心农产品展示室、农家餐饮品签店,让消费者直观感受,放心食用。拓展农产品直销市场范围,吸引消费者参观体验、品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邀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相关专家、消费者代表、政府领导参与,对20个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品评,扩大影响范围。
打造特色农耕文化体验基地
继续以尚园文化餐饮公司为依托,汇聚民间文化英才,整合民间文化资源,融合农村三产,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具有广泛文化内涵,独到文化魅力,把文化、艺术、休闲、养生、餐饮、农耕、购物等有机结合起来,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采取“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科研院所”模式,从生产、加工、体验、销售方面全方位将产业链做完整。
打造职业农民培训基地
充分利用专家工作站、三农服务团队、农技协科技培训学校、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人才、场地优势进行三农实用技术培训,建成独具特色的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