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把刚孵化出来的小蚁蚕带到课堂上,当小生命在展示台上艰难地扭动着身子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好丑呀”“好吓人”“哇,是蚕”!还有少数孩子很淡定,没说话。
由蚕的繁殖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繁殖,由蚕的一生认识到动物的生命,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由孩子对蚕的反应,联想到青少年伤害自己生命的事件屡有发生,我决定带着孩子一起养蚕,在养蚕过程中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每节科学课,我都预留10分钟,让学生以“我与蚕宝宝共成长”为主题,分享养蚕心得。每一次分享交流,孩子们总有讲不完的新发现。
“我发现,桑叶有点干蚕宝宝就不爱吃了,它还挑食呢。我把新鲜桑叶用保鲜袋装好放在冰箱里保存,这样我的蚕就不用吃干桑叶了。”
“我的蚕宝宝变白啦!我还看到它蜕皮了,蚕宝宝越是长大,吃得越多。”
孩子们的分享引发了不少同学相同的感受:从蚕短暂的一生懂得生命的不易,从养蚕的过程体悟感恩和责任。
学完这一单元后,我们评选出“养蚕达人”“观察能手”“最美照片”等。孩子一个个收获满满,当初对蚁蚕的满脸嫌弃早已烟消云散。孩子更加懂得蚕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教育应长期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意识、生活观念和生存方式的引领,让学生懂得珍视自我、体恤他人,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独立发展,成为有“人性”“温暖”的人。
(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