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红色科技故事
“窑洞工厂”宝鸡制造的“摇篮”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中国抗战工业奇迹”


  一排排青砖箍成的窑洞,镶嵌在黄土塬上,陇海铁路从脚下穿过……这里是经过抗战洗礼的宝鸡工业前身。抗战期间,以申新为代表的内迁企业,形成了抗战时期重要的物资生产和保障基地——秦宝十里铺工业区,也就是现在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
  当时,区内共有大大小小的企业200余家,占全国的1/5,工业地位相当于现在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申新纱厂共生产棉纱6.2万多吨、棉布43万多匹。从残存的资料中可知,1944年宏文造纸厂生产纸张5300令;申新铁工厂生产铸铁170吨,自制自用工作母机102台。除修配纺织机械和面粉机、电机配件外,在1949年之前的10年中,申新铁工厂还先后制造出纺纱机、面粉机、造纸机等设备114台(套),开创了战时经济的繁荣局面,成为“战时景气的宠儿”。
  企业内迁——抗战时期的丰碑
  1937年抗战爆发,抗日根据地及后方工业物资匮乏,宋庆龄等人组织并建立一批制造军需、民用工业物资的合作社,简称工合。于是,工合西北区办事处就在宝鸡成立了。
  为了更好地保存中国民族工业,1938年武汉会战前期,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接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成功动员了武汉64家企业内迁,其中21家企业迁入陕西。在入陕的这21家企业中,福新面粉厂、大新面粉厂、华新铁工厂、洪顺机器厂、泰华毛纺厂、西北机器厂等15家企业先后在宝鸡落地生根,这场企业被迫向内地的迁徙,史称“迁厂运动”。
  荣氏家族企业申新第四纺织厂(宝鸡申新纱厂前身)就是其中之一。申新纱厂最初的内迁路线是走长江水路到重庆,但由于日军的轰炸,内迁的工人们死伤无数,十几条船的货物也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改走铁路,目的地也变成了陇海铁路西端的宝鸡。1938年10月,在荣德生女婿李国伟的主持下,申新纱厂的工人们冒着枪林弹雨,将2万枚纱锭、400台织布机等纺织漂染全套设备搬迁到宝鸡,为中国的持久抗战保存了力量,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保留下星星火种。
  在抗战时期,长乐塬肩负起宝鸡工业策源的使命,开启了宝鸡工业化城市的道路。为支持全民族抗战而开展了工合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抗战工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遗址保护——爱国主义的表现
  宝鸡虽是西北工业重镇,但抗战前几乎没有近代工业。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抗战前的西北工厂仅有19家,占全国工厂数量的0.48%。直到申新纱厂等企业内迁,才带动了宝鸡沿线陇海铁路分布的工业区迅速崛起。
  宝鸡解放后,申新纱厂于1951年实现公私合营,称为“新秦纺织厂”。“一五”计划期间,政府从新秦考察选调出200多名优秀人员,这200多人先后成为各地企业的领导,在建设大西北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政府还从新秦选拔出2000多名生产技术骨干,支援各新建企业,壮大了西北工业企业的力量。
  为了缅怀先烈,保护工业遗迹。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千年智造梦,一部工业史”为时光坐标,对申新办公楼、乐农别墅、窑洞车间、薄壳车间4处文物点进行修缮,对发电厂外形、钟楼、警卫楼进行模型复建,分为工合之光、双创天地、荣耀家园三大组团,并通过当前的文献、史料、实体遗存,以打造宝鸡工业博物馆为主,向人们展示内迁历史、申新纱厂历史、工合运动以及宝鸡工业发展历史。
  “窑洞工厂”依北崖由东向西排列,24孔窑洞现在仍有19孔,这些窑洞大部分内部都保存完好,其中最大的19号窑洞面积至少有上千平方米大。一步入窑洞,一股凉气瞬间袭来,洞内深邃悠长,令人叹为观止。
  据了解,窑洞宽度大多在2至5米,最宽处达到6米,其中60米以上长度的长洞9孔,最长的达110米。这些窑洞纵横贯穿,四通八达,纵洞被6道横洞所贯通,还设有交通道、储水窖、棉条洞、吸尘塔及避让拐洞,另有3眼直通陈仓峪塬顶的通气孔,整个系统交错纵横、设置科学。在窑洞工厂的上部,则是30多米厚的自然黄土覆盖层,非常坚固,防空效果极佳。窑洞内放置着当时所使用的设备、细纱机、纱锭等实体遗存,再现了当年申新纱厂如何为抗战源源不断地供应军需民用品的场景。
  “窑洞工厂”是民族企业家荣氏家族创办的申新纺纱厂旧址,是国内现存保留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抗战工业奇迹”。
  长乐塬工业遗址不仅是宝鸡工业发展的源泉,也开启了宝鸡工业的历史先河。不但激励老工业基地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推动着新工业不断奋勇向前。目前,宝鸡工业拥有陕汽、法士特、吉利、秦川、宝鸡机床、宝钛、国核锆业、宝成仪表、好猫、西凤酒、宝二电、北方照明等品牌工业企业,现已涵盖了35个行业大类、118个行业中类、213个行业小类,覆盖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领域,孵化了一批中小型现代企业,为宝鸡工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引领宝鸡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记者 赵晓东 实习生 赵嘉欣)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