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植物园依托园区丰富的植物科普资源和自身专业优势,2019年围绕植物科普知识主题,借助“春季赏花节”“科技之春”宣传月等活动,针对市民游客、大中小学学生、扶贫村农民和干部职工等四类人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一、针对不同受众人群开展科普活动
(一)未成年人和青少年
针对宝鸡市渭滨区孔家庄小学150余名师生开展“走进植物园学习植物知识”科普研学活动;针对宝鸡文理学院28名师生开展蔷薇科植物辨识活动。
(二)城镇劳动者
针对城镇劳动者举办多场植物科普讲解活动:深入他们家中,对养花中存在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在社区开展“家庭养花种草知识”讲座,解决常见家庭植物病虫害、养花技巧等问题;在园区现场采集易混淆的春季花灌木植物标本,对市民游客开展植物辨识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
与此同时,利用主题横幅、广播、科普橱窗、微信公众号等直观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共计制作植物科普宣传版面30余个,培训养花种草技能多次,发放宣传单1300余份。
(三)干部职工和公务员
针对干部职工和公务员开展园林专业知识培训,内容涉及《鸢尾科植物》《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农药》等;组织爱好植物摄影的干部职工和公务员,开展“最美植物园”摄影大赛,取得了良好反响。
(四)扶贫村农民
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对口千阳县水沟镇三泉村科普扶贫工作。针对扶贫村村民开展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栽培现场技术培训会,深入实地与广大农民朋友探讨交流,将新技术与信息传达给村民。
二、采用传统科普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打造高效科普宣传阵地
充分将传统科普与新媒体相结合,既有版面宣传和讲解,又有参与体验,同时新增了网络媒体科普,多种形式共同打造高效的科普宣传。
(一)科普宣传版面
文字结合图片做展示性宣传。通过色彩明亮、主题鲜明的版面设计,以图文并貌、通俗易懂的表现手法传播植物科学知识。
(二)科普讲解活动
根据受众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范围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开展科普讲座,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深刻的知识简单化,让听者产生浓厚兴趣。
(三)体验式科普活动
针对干部职工和公务员的植物摄影活动,就是体验式科普活动。唯有亲身实践,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潜力和创造力。
(四)网络新媒体科普
申请认证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做好推广宣传工作;积极鼓励职工撰写植物科普知识稿件,经过严格筛选审核,对外发布优秀稿件;做好园区科普活动宣传工作。自2019年3月25日至2020年5月30日,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园区科普动态、植物科普知识文章109篇。
三、利用媒体,做好科普工作再宣传
通过宝鸡广播电台、宝鸡日报、宝鸡电视台发布“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介绍春季科普活动主要内容;在与宝鸡市渭滨区孔家庄小学联合举办科普活动后,再次借助宝鸡广播电台向听众宣传。
四、科普活动研究总结
此项目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目标和效果,影响面广,科普成果显著。
1、不同的受众群体,可接受的科普内容有别。根据受众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组成结构等,设计不同的科普方案。
2、以传统科普方式为主,将多媒体作为一个补充形式。这样既丰富了科普的形式,也照顾了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受众。
3、针对不同受众人群开展科普活动,不但有青年学生、广大游客、各级公务员、周边市民群众,更有我园帮扶的扶贫对象,使不同人群学到了植物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充分发挥了植物园的科普职能。
4、植物园的科普人员文化层次、专业方向、科普经验参差不齐,多数经验不足。在专业科普人员的带领培育下,通过一次次科普实践,全员科普知识和技能有了长足提高,可独当一面地进行科普课程设计、科普活动实施,科普团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
作为一个免费开放的植物园,针对游客数量大、科普面广的特点,可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将版面介绍、植物标识牌介绍、专类园介绍牌、科普橱窗、微信公众号等,作为常态化的一种科普形式;植物知识讲座、植物腊叶标本制作、种植资源收集、植物学实习等作为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掌握动手操作技能的第二课堂,同时也作为我们常态化的职能工作。结合每年的两季花展和园区特色,设计一些有植物园特色的科普活动,如植物摄影比赛、盆景制作交流、养花种草技能培训、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培训等,形成宝鸡植物园长久开展的特色品牌科普活动。丰富科普形式,利用网络、手机、新媒体等平台,开展线上科普活动,扩大植物园影响力,提高植物园综合实力,充分发挥植物园在植物知识传播上的有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