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弘扬工匠精神 倾情农机推广
——记靖边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张毅
  张毅,共产党员,从事农机推广工作二十余年,凭借着超凡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在农机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跋涉、攀登,矢志不移地实现着一个又一个梦想……
  历经五年,他成功研制出挖掘式残膜回收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他针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短板,自主研发了4大类21种农业机械,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7项;他结合县情,根据丘陵山区种植特点,集成了马铃薯、玉米、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实用技术9项。他参与改进工装13项,转化科技成果11项,改进改造农业机械30余种,累计推广农机化示范面积2000余万亩,全县年均农机经营组织纯收益达3亿元以上。
  立足实际 残膜回收机惊人问世
  我国地膜种植面积已达1000万亩以上,仅西北地区就超过500万亩。据专家测算,经过6-8年的覆膜种植,因残膜污染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覆膜种植所带来的增产效益,最终导致耕地荒废。和全国一样,靖边的地膜种植也已连续达4-5年,已经到了严重污染的“警戒线”。张毅自担任靖边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以来,就立下了“治理农业白色污染”的决心。作为一名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农机推广者,毅然将这一世界性难题确定为自己今后的主攻方向,创造性地提出研发挖掘式残膜回收机的设想。
  为了制造出高效实用的残膜回收机械,张毅及时成立提出了利用挖掘式的工作原理进行残膜回收。为了使残茬与土壤有效分离,张毅大胆地提出了增加三叶挤压刀片装置的设想,最终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挖掘系统、筛选系统、粉碎系统、分离系统为主要结构的机械设计方案。
  在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中,挖掘系统和分离系统可以借鉴,但筛选系统和粉碎系统在国内处于空白状态,而其核心部分为三叶挤压刀片装置。为了攻克这一重大难题,张毅反复试验,不断探索,多次自费外出考察,将三叶挤压刀片由一组增加为两组,最终确定为三组,为了提高挤压粉碎效果,将三叶挤压刀片旋转方向由同向运动变为相向运动。经过了2年艰苦磨砺,张毅终于在2010年10月,攻克了这一世界级难题,创造出了理想中的残膜回收机型。残膜回收机的成功研发,大大降低了残膜回收的成本,为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
  “千陶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2014年,张毅所设计的挖掘式残膜回收机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2015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17年获得了《陕西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成功进入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填补了挖掘式残膜回收机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空白。同年,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
  为了使机械尽快发挥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张毅第一时间向政府争取到专项资金100万元,给首批购买挖掘式残膜回收机的当地农民每台直补2万元,加快了新机械的推广速度。张毅曾细细地给农户算过一笔账:如果人工清理残膜残茬,转为外出务工工资,每亩最少需要140元,使用残膜回收机每亩只需60元,可直接节约资金80元。就拿靖边县现已推广100台来计算,每台作业3000亩,农民年可直接受益2400万元。如果推广1000台甚至10000台,那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可估量。
  廿年磨剑 矢志不移硕果累累
  在精心研制残膜回收机的同时,张毅提出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科研先行、技术支撑、体系保障”的工作思路。结合本地实际和农机推广的难点、痛点,张毅特别注重丘陵山区实用机械的研发。借助“张毅职工创新工作室”平台,他研发出了《剪刀式残膜残茬回收处理一体机》《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农业用秸秆焚烧炉》《农家肥化肥两用撒肥机》等环保类、通用类、谷物种植类、蔬菜生产类4大类、21种产品,申请专利37项,获省市科技成果奖6项。推广了“六大项目”,集成了“9项技术”,规划了“靖边农机推广蓝图”,为2017年靖边成功创建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具体的推广实现中,他充分发挥全县189个农业经营主体的巨大力量,并把“实施一个项目、集成一项技术、开发一套装备”,作为农技推广的硬性指标。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了“政策引领、政企联动、企社合作、事校协会并进的推广模式”。在全县范围内累计建立推广试验示范基地23处,累计实施推广面积2千万亩以上。
  在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张毅提出的“七个化”“五个目标”的农机化技术模式,采取“保姆式”管理方式,在当地累计推广示范面积300余万亩、推广马铃薯专用机械3000余部,最先在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实现亩产突破万斤大关这一宏伟目标。
  在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中,张毅边实施、边总结、边探索,创造性地提出“玉米马铃薯轮作+青苗覆盖”保护性耕作创新模式,做到了地表四季有覆盖,有效遏制了扬尘,减少了土壤板结、风蚀、地表轻流、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绿色循环发展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赢”。3年在榆林靖边北部风沙滩区累计实施推广示范面积50余万亩,该成果正在申报国家科技奖。张毅集成并推广的玉米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确定为陕西省十大主推模式。
   老骥伏坜 打造现代农业制高点
  早在2017年,靖边县成功进入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后,他就提出并开始筹备建设“靖边县智慧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那时的智慧农业在国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为找准方向目标,他四处考察多方调研,凭借他丰富的推广经验,经过两年的探索终于确定了依托科技创新,通过大数据管理,智能农机的开发,实现现代化农业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的整体规划。他的执着打动了省、市、县领导,今年他筹集资金500万元,靖边县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正在启动建设。
  “做好自己就是超越自己。”这是张毅始终秉持和践行的理念。走在靖边县杨桥畔镇一块面积约260亩的土地上,张毅说:“这是在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今年启动建设的一个智慧农场项目。建成后,它将集目前所有最前沿的农业技术于一体,从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向人们展示10年、20年后的农业会是什么样子。作为它的规划设计者和推动者,我对它充满期待。”
  不负韶华 誉满中省市县
  路漫漫其修远兮,二十余载,张毅和他的团队在不足40万人口,总土地面积5000平方公里仅有120万亩耕地的土地上累计推广各类农业机械30万余部,年均完成机耕面积120万亩,机播面积100万亩,机收面积80万亩,全县农机总动力突破了70万千瓦的大关,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5.6%,位居全省前列。
  张毅任站长的靖边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曾多次被中、省、市县业务主管部门评为“先进集体”“农民群众满意站所”“全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等荣誉20余项,2014至2020连续七年在靖边县政府事业单位考核中稳居前三,他本人获得《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全国总工会职工技术成果奖》三等奖,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农机推广先进个人,榆林市首届十大“驼城工匠”,榆林市与突出贡献专家、靖边县优秀共产党员等40余种荣誉。发表有价值论文、调研报告30余篇,他的事迹被《陕西日报》《榆林日报》《陕西省电视台》《人民网》等2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在弘扬工匠精神,服务“三农”、治理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上,张毅将再出发。

(张彬彬 本报记者 张旭)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