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突破“卡脖子”技术冬奥实现“用雪自由”

  提起冬季奥运会,人们总会联想到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场景。雪不仅是冬季户外运动的美丽背景和衬托,更是每一条赛道的最基本组成。
  冬季奥运会只依赖“天公作美”获得合格的比赛用雪?2月虽是春寒料峭,但之后召开的冬残奥会,会不会因为气温回暖而面临用雪困境呢?
  人造雪更安全、更可控
  据了解,为了保障赛事期间雪上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本届北京冬奥会采用了高效率、高质量、全自动和可操控的人工造雪方案,并从“造雪、保雪、储雪”三大方面来确保赛事期间的用雪不受影响。
  考虑到自然界天气过程尤其是降雪的不确定性,雪上竞技项目的国际赛事尤其是冬奥会,一般都会使用人工造雪来铺设雪地赛道。一方面是因为人工造雪技术人为可控;另一方面,这种技术的门槛相对较低——只要温度低于0℃,造雪机就能工作。
  人工造雪一般使用‘雪炮’式造雪机,这种机器的原理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制冰装置生产出很小的‘片冰’,然后用片冰做原料来造雪;另外一种就是传统的高压水与空气混合造雪。传统的人造雪是将水注入专用的喷嘴或喷枪,后者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这些水滴粒子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就会在落地之前快速凝固成为冰晶,变成人们所熟知的雪花。
  人造雪的雪质具有可控性,尤其是优质的“冰状雪”,在出太阳后会逐渐由粒状转变为粉状,此时的雪质最好、绵软适中,最适合使用雪板的各项户外比赛。
  保雪、储雪技术确保赛道质量
  很长时间以来,打造高质量的冰状雪赛道都是我国冰雪产业的“卡脖子”技术难点。为了迎接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科研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了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制造冰状雪的属地参数,同时借助注水和压实成套的制雪工艺,最终成功造出了符合大陆性季风区气候条件的合格冰状雪。当地山区的冬季自然降雪,则成了装点冬奥赛区的“景观雪”。
  其实对于高规格的冬奥赛道来说,自然降雪反而是种“负担”。
  经过科研人员的规划,如果真的遇到“天公不作美”时,工作人员会立即使用压雪机重新压实雪道,并对赛道进行紧急整饰。同时,为了确保赛道的质量,他们还会使用冰雪硬度仪、冰雪粒径仪等自动测量仪进行快捷检测,从而切实保障雪质合格,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比赛的正常进行。
  据悉,为了保障赛事期间的用雪充足,本届北京冬奥会在储雪方面也做了大胆的尝试:趁着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提前先把合格的雪造好,然后再把这些雪储存在一个平整的场地,等到需要时再使用。

(姚 旺)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