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的创新样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日前颁布,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这是新版课标在内容修订上的一大突破,也是一个全新的要求,引起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于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和意义认识不清,进而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任务群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感到迷茫。因此,从根本上厘清认识,找准学习任务群在课程教学中的落地路径十分必要。
  什么是学习任务群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学习任务群是在课程内容范畴讨论的事情,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提炼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任务群分三个层面: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层六个任务群搭建起语文课程内容的“建筑”。学习任务群使语文课程内容以空间结构性呈现的方式“立”了起来,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学习任务群是由相关要素有机组合的“群”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学习任务群。因此,学习任务群注重整体规划,强调多方面要素的有机整合。作为“群”,我们不仅要关注其内容的丰富性,更要关注聚合、整合的有机性,要在把握内在关联性上下功夫。
  学习任务群是任务导向的语文实践方式 学习任务群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在任务驱动下,以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构建学习生活。这个“群”里包含相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相关联”可以是空间视角,也可以是时间视角。作为学习任务,必须有过程、有结果,体现学习单位的完整性。这个学习任务与通常语境中的“学习任务”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嵌入了学习内容。正因为这个特点,学习方式的运用就在一片用武之地中,靠实而不虚空。
  学习任务群是以主题情境呈现的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精神,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大致运用两种方法,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任务群对应相关单元,也有“基础性”任务群,采用既有单独设计单元,又在其他单元相机渗透的方法。从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看,任务群的呈现也大致是这个思路。在课标中,已用举例的方法加以介绍,每个任务群的“教学提示”部分都列出了一些主题情境作为示例。
  如何实施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创造。
  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具体而言,要坚持素养导向,从课程育人、学科育人的站位上考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科实践,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用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推进综合学习,不仅要落实跨学科学习的任务群,更要用超越学科中心的思想去设计、实施学习活动。落实因材施教,一方面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会学习、真学习,另一方面要开展差异化教学,为个性化学习提供足够的支持。
  正确理解大单元教学 学习任务群对应具体单元时,往往采用主题情境的方式,以一个核心学习任务领起一个单元,构成一个学习单位。从大单元角度设计教学,无疑是对的,但大单元教学并不意味着要把教材的各“课”都推倒重组。从高中统编教材看,根据学习任务群编写的教材单元,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活动性单元,一个单元指向一个特定任务的学习活动,全单元是贯通的;另一种更多的是由基本语篇为主要学习材料组合成“课”,由多“课”和相关联的学习活动构成单元,一“课”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多篇文章,“课”就是单元中的一个学习板块。
  把握任务群各自特点 任务群的划分基于文体、超越文体,但并不排斥文体,只要仔细阅读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就可以大致明了文体的归属。比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大致包括应用文、新闻类作品、说明文。学习方式的匹配也应大致贴近任务群特点,可以采用活动体验、文本研习、问题探讨等方式,更妥帖、更深入地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精神生命的哺育尤为重要,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学习不仅是认知的过程,也应该是情感体验、激荡、深化、升华的过程。于漪谈到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时,指出语文教师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把他们的心灵引向辉煌。如斯,学生从这里“带得走”的,一定是精神生命的升腾。 

(杨九俊)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