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从葡萄开始的文化自信
——记省科协副主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

  图(左二)为省科协副主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疾病防治、健康饮食日益关注,老百姓对饮食的要求逐渐从吃饱吃好发展为要求营养、绿色、健康、便捷,人们的饮酒习惯将逐渐由饮用粮食酒向饮用水果发酵酒转变,这也就是常说的酒业革命的四个方向:即白酒向果酒转换,低档向高档转换,蒸馏向发酵转换,高度向低度转换。以葡萄酒为代表的果酒业已成为未来酒类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020年先后2次考察我国葡萄酒产区发展,指出:“中国将来葡萄酒市场不得了,综合开发酿酒葡萄产业,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并提出了“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的殷切希望。总体而言,中国已经是葡萄与葡萄酒大国,但远远不是葡萄与葡萄酒强国。面对行业发展的现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均需努力,促进中国葡萄酒行业进入第四次的大发展。
  房玉林团队针对制约我国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通过对葡萄果实品质形成生理机制及生态基础、葡萄生长发育水肥需求规律、水肥关键因子及栽培措施对果实品质影响、限制性生态因子(如陕北地区的冻害、关中地区的降水偏多)等方面的研究,为优质高效葡萄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研发形成葡萄园土壤生态系统优化及精准水肥调控、葡萄病虫害早期多元化预警与绿色防控技术、葡萄全程机械化管理的栽培模式及其配套技术、防风固沙生态建园与管理技术、葡萄冻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等,为现代葡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房玉林团队还针对我国不同产区风土特征和葡萄酒产品质量风格形成的机理及技术固化开展研究,根据不同产区的生态禀赋,做好酿酒葡萄栽培气候区划、品种区域化和酒种区域化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小产区的细分,逐步形成法定品种结构和酒种结构。深入发掘我国葡萄酒产区的风土特征,凝练中国葡萄酒的质量与风格,为讲好中国葡萄酒故事,建立中国葡萄酒的“产地自信、风格自信、品牌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房玉林团队非常注重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所有的研究出发点都是企业、行业的技术需求,成果的落地转化自然是水到渠成。成果落地和转化情况大体如下:
  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发现并确立了我国酿酒葡萄的适生区;创造了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爬地龙”栽培新模式;创立了基于我国酿酒葡萄原料特性,以成熟度为基础、浸渍技术为核心的各类葡萄酒发酵复合工艺技术体系;筛选建立了我国葡萄酒苹果酸乳酸菌“酒酒球菌”资源库;建立了以氧化还原控制为核心的陈酿工艺体系;建立了我国葡萄酒安全控制技术体系;提出并构建了我国葡萄酒地理标志及其保护体系,保证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多样性。葡萄气候区划与葡萄适生区发掘、设施葡萄栽培技术、葡萄简约化栽培模式等成果的推广,推动在西部地区发展酿酒葡萄65万亩,使当地农民增收30多亿元。酿酒葡萄倾斜式单龙蔓、简约化修剪与机械化叶幕修剪、老叶摘除、机械化埋土与出土等现代化栽培技术在山东、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新疆、云南、内蒙等葡萄与葡萄酒产区推广面积约20万亩。研究成果于2016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鲜食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团队组装集成覆盖“良种、优技、绿色、抗灾、品牌”的鲜食葡萄全产业链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体系,推广186.06万亩,有力支撑了陕西鲜食葡萄快速发展。研究获2021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公示中待授奖)。
  宁夏葡萄酒关键质量因子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创新应用构建了宁夏葡萄及葡萄酒关键品质因子基础数据库和综合评价体系,突破了宁夏葡萄酒品牌识别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的瓶颈问题,有效提升了宁夏葡萄酒质量安全风险预警、风险防控能力。成果应用于宁夏多个酒庄和质检机构,新增利润410.32万元。研究获2019年宁夏科技进步三等奖。
  团队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良好政策,和张裕集团在陕西共同申报了“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创新链(群)项目”和“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研究方和技术需求方共同设计项目研究内容,充分发挥高校技术和研发优势,以及企业产业集群规模优势,响应企业技术需求,高校企业共同研发,确保成果可直接精准落地,效果非常好。
  房玉林说:“省科协以及下设各领域学会和高校的合作一直紧密,并有力促进了高校各学科的发展。未来,希望科协和高校能够进一步地加强合作,在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和支持、科技成果的宣传和落地、行业产业需求和高校研究平台的串联等方面共同努力,做出更多的成果,让创新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张祎豪)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