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潜心科研守初心 立德树人向未来
——记西北大学教授邱海军

  每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生的时候,总有一群人“逆行”在重灾区,他们克服余震、滚石和交通堵塞等不利条件奔赴一线,实地测量山地灾害基本参数,快速准确地掌握山地灾害成灾过程,并提出针对性处置措施,为抢险救灾以及灾后重建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西北大学邱海军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逆行者”。他把整颗心都扑在了山地灾害的研究上,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会将山地灾害研究进行到底。”
  如果说山地灾害研究是一种精神的冶炼,那么邱海军在这冶炼中煅铸出最壮美的词句——奉献。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地震诱发的次生山地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非常之大。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邱海军,从这次地震中深刻认识到山地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他想,如果我们能把山地灾害的发生位置、风险区域、成灾过程与致灾机理搞清楚,就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从那时起,邱海军下定决心从事山地灾害的研究工作,这一做便是十几年。
  “我是党员我先上,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在山地灾害发生后,邱海军总是迎难而上,深入一线收集灾害数据、分析灾情,为相关部门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支撑。2019年,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到我国喀什的山地灾害联合科学考察途中,印度河岸一侧陡峭悬崖边的道路上危险重重,邱海军一行人所乘的车辆在深夜里被前后发生的滑坡围堵,他们艰难地克服了会车时汽车紧邻悬崖前行的巨大恐惧和二次滑坡的风险,最后圆满完成科考任务。他常年在野外实地考察,手机没有信号甚至“失联”几天都是常有的事,但这对邱海军来说已然是家常便饭。
  多年来,邱海军致力于滑坡地貌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地貌学视角下滑坡“格局-过程-稳定性”研究新思路与新架构,破解了滑坡-地貌系统演化系列难题,推动了滑坡地貌学的发展。先后主持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入选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唐仲英基金会仲英青年学者。现担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滑坡泥石流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面向科技前沿的同时,邱海军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通过综合利用天、空、地多平台和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滑坡精细化识别与监测,推动滑坡监测预警由传统的群测群防向“人防+技防”转变,实现滑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支撑科学高效的滑坡灾害精准防控。他撰写的《陕西省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等多份咨询报告,被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采纳,为陕西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风险防控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邱海军不仅在科技前沿领域与服务国家需求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在立德树人上也颇有成效,曾荣获西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联合提出并实践了团队引领、平台支撑、教研相长“三位一体”自然地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该创新成果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作为主讲之一的《自然地理学方法》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作为主讲之一的《自然地理学》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本科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除此之外,邱海军还联合主编了教材《计量地理学基础》与《陕西地理》,主持和参与了10余项教改项目,并发表多篇教改论文。
  “科学研究要有‘五度’,即态度、高度、角度、深度、温度。首先是态度,没有好的态度,任何事情都做不成做不好;其次就是高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解决大科学问题;还有角度,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有很大差别,同样的数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再有就是深度,科学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一定要创新创新再创新,在研究领域内不断开疆拓土;最后,科学要有温度,我们要做有温度的科学,要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身为博士生导师的邱海军无时无刻不对学生勉励:“科学研究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邱海军非常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学院给他分配了单独的教授办公室,他却在办公室加装了隔断与学生们坐在一起,只为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与他交流讨论,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困惑与问题。
  科学大道上从来没有坦途和捷径,正如叶剑英元帅在《攻关》的诗中所言:“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心中的热爱和责任感不断激励着邱海军迈过一个又一个科研高峰,“即使前路坎坷漫长,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会有路,我将继续怀着对山地灾害研究的一片赤诚,逐光前行……”

(本报记者 孟星晨)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