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家中有长寿老人,后代也多为长寿,因为科学研究证实,寿命的确与遗传相关。但是,遗传并非决定性因素,其中,运动的贡献很可能大过遗传。
锻炼对寿命的影响超过基因 近日,《衰老与运动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无论有无长寿基因,较频繁的低强度身体活动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都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久坐则与高死亡风险相关。最终得出结论:锻炼对寿命的影响要大于基因。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人的寿命与细胞端粒直接相关。端粒位于染色体两端,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当端粒功能受损时,细胞出现衰老;当端粒缩短至关键长度后,衰老加速,临近死亡。
影响端粒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干扰因素和积极因素。干扰因素有饮酒、抽烟、膳食不均衡等。酒精会使端粒缩短,直接导致人体衰老。积极因素包含科学饮食、良好睡眠等,其中,体育锻炼的意义重大。北京体育大学的学者发现,对于40—49岁的女性,身体活动水平达到推荐量,能够延缓增龄引起的端粒缩短,对抗衰老有积极作用;同一年龄组内,超重肥胖者的端粒长度明显小于体重正常者。
运动延寿各有“特长” 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都对降低死亡风险有帮助。每周达到推荐运动量(2.5—5小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1.25—2.5小时高强度有氧运动)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13%;未达到推荐量,但进行了一些低强度活动的参试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5%。
参加挥拍类运动和跑步的人,全因死亡风险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16%和15%;其次是步行(9%)、其他有氧运动(7%)、高尔夫球(7%)、游泳(5%)、骑自行车(3%)。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方面,参加挥拍类运动的人降低了27%,效果最佳;其次是步行(11%)、高尔夫球(9%)、跑步(8%);其他有氧运动、游泳、骑行的效果不明显。从降低癌症死亡风险方面来看,跑步的效果最好,平均降低19%;其次是其他有氧运动(9%)、游泳(6%)、骑行(6%);步行、高尔夫球、挥拍类运动的效果则不明显。
运动因人而异,保证安全第一 虽说某些运动的延寿效果相对明显,但也不可盲目锻炼。与适度运动的人相比,那些过量运动的人死亡风险略高。只有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将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拉伸练习等多种运动方式有效组合,才能达到最大的增益效果。其他健康生活方式也很关键。要想延年益寿,不能只靠运动。积极锻炼的同时,还要戒烟戒酒,注意饮食均衡,少吃高油高盐食物,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每天至少7小时的充足睡眠,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
(牛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