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高风险人群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前常会被检测到高水平自身抗体(即类风湿因子,RF)的存在,如IgG-RF及IgA-RF。但这些抗体的起源一直是个谜。
最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风湿病科KristineA.Kuhn团队发现,分离于RA高危人群的自身抗体IgA和IgG可与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及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肠道细菌发生交叉反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一种Subdoligranulum属细菌与自身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将Subdoligranulum属细菌的特定分离株“定植”到小鼠肠道后,小鼠血液会出现自身抗体IgG,后者在关节沉积,导致小鼠产生与RA临床发病早期相似的关节肿大现象。该研究提示,特定肠道细菌可能在RA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彭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