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放松,今年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流感疫情叠加流行的风险。”在11月1日召开的“世界流感日”科普宣传与学术会议上,多名院士专家提示公众加强防范,并呼吁业内人士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流感防控加强科学攻关。
世卫组织曾推测,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都是高危人群。
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实行,过去两年内,全球流感活动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世界各国陆续放宽管控措施,一个新的流感高发期可能到来。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计划负责人张文庆介绍,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监测显示流感病毒的活性上升了,无论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尤其是2022年南半球冬天(今年北半球夏季)流感病毒的活性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强度还要更高,这或许预示着北半球今年冬天将出现流感季节性高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认为,流感病毒可能出现新的亚型,过去三年全球采取较为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公众对流感的免疫能力普遍较弱。同时与新冠疫苗的高接种率相比,流感疫苗的接种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要素。
根据流感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的区别,流感病毒可以分为A、B、C和D四型,也称甲、乙、丙和丁四型。人类最难对付的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A和NA抗原性的区别,又可以分为多个亚型,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相遇以后,又会交换基因,变异出新的混种病毒,理论上存在198个亚型甚至更多。
如何有效应对可能到来的流感和新冠病毒叠加流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呼吸道病毒造成的疫情一旦暴发,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而成为全球传染病中防控的重点。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发病机制基础研究,加速了临床快速诊断手段的研发,为临床疫情的防控实践与疾病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高福谈到,新冠疫苗的研发,特别是MRNA疫苗的开发,为流感疫苗研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一些概念可以相互借鉴。中科院院士董晨则认为,以新冠肺炎为契机,我国在呼吸道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标志性的系列成果,临床救治、疫苗药物和抗体等方面形成了较好的技术储备,可为流感的防控策略提供指导。
来自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多国专家在交流会上分享了自己对于流感防控的看法和认识,认为新冠疫苗的研发应用及推广接种为流感通用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启示。流感病毒防控中,应设定明确的科学防控和基础研究目标,并提高流感疫苗的可及性,推动流感通用疫苗的研究。
(赵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