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俗称脂肪肝)的发病率骤增,不少人不以为意。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肝脏的“胖”也是同样道理。
肝脏初步“长胖”:含脂量5%—10%。正常情况下,肝脏的含脂量为3%—5%。如果进食过多、运动不足,脂肪“只进不出”,肝脏便会越长越胖,形成脂肪肝。最初,脂肪肝只是单纯“长胖”,不会引发炎症,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脂肪覆盖肝脏:含脂量10%—25%。如果脂肪进一步积累,含脂量达到10%—25%,肝脏会逐渐被脂肪“淹没”,肝细胞难以获取营养,出现变性、肝细胞周围纤维化。同时,肝脏也在“反抗”脂肪,导致发炎、疼痛,造成脂肪性肝炎。
纤维组织加厚:含脂量>25%。在脂肪持续积累下,肝细胞出现坏死,造成肝小叶萎陷,纤维间隔形成,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加厚、变硬,逐渐进展为肝硬化。此时,即使肝脏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也很难逆转。
只要出现脂肪肝,无论轻重,患者就要开始为肝脏减负。药物治疗方面,目前主要有保肝药物、维生素E和胰岛素增敏剂等,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潘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