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浅谈新一轮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凤县河口镇经济综合服务站 徐长平 凤县林业勘察设计队 杨俊杰
  自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共承担建设任务1.5万亩。其中,2014年退耕还林0.3万亩,涉及5个镇14个村,任务完成率100%,造林株数成活保存率在85%以上,合格面积达到0.3万亩。荒山造林涉及双石铺等3镇,任务完成率100%,成活保存率在85%以上,合格面积达到0.2万亩;2015年退耕还林1.0万亩,涉及7个镇37个村,完成退耕造林1.0万亩,任务完成率100%,造林株数成活保存率在85%以上,合格面积达到1.0万亩。
  在资金下达方面,2014年下达退耕还林资金450万元,兑现资金450万元。其中,现金补助360万元,种苗补助90万元;2015年下达退耕地还林资金1500万元,兑现资金1500万元。其中,现金补助1200万元,种苗补助300万元。
  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产业发展情况
  新一轮退耕还林用材林基地0.229万亩,经济林1.071万亩,挂果面积1.0495万亩。经济林中,核桃0.9218万亩,年产量368.72万斤,年产值2949.76万元;花椒0.0957万亩,年产量26.3175万斤,年产值315.81万元。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持续巩固优势产业核心地位。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科研”的发展模式,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研究制定凤县花椒产业扶持政策,大力落实产业政策性保险。充分发挥凤县花椒试验站科技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送技术下乡入户;2021年成功将凤县大红袍花椒创建为陕西省首批农特产品优势区。年内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5A级诚信企业1家,国家级优秀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单位3家,产业发展趋向标准化、示范化。同时,随着一系列新项目落地、新产品研发生产,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经济效益愈发明显。
  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经验成效
  (一)主要做法
  1、推广良种良法。在苗木供应上推行定点供穗、定点育苗、订单生产、定向供应;在栽植上实行统一栽植队伍、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栽植标准。栽植的优良花椒、核桃品种两年生大苗,第三年均连续开花挂果,保证了项目的成功。
  2、强化政策支持。凡是利用坡耕地营造的花椒、核桃等树种,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一律纳入退耕还林享受政策补助。目前,新一轮退耕还林共有1.3万亩享受相关政策。项目资金兑付纳入惠农资金“一卡通”系统,保证资金按时足额兑付发放,安全运行。
  3、创新发展模式。以合作社(公司)自身流转土地为示范,带动成立了“十里店梅花瓣无刺花椒”“恒力农业”等花椒、核桃专业合作社(公司),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土地入股”等模式推广种植花椒、核桃。同时,合作社(公司)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花椒、核桃鲜果。
  4、加强技术支撑。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凤县花椒试验站,以花椒产品、栽培繁育技术集中展示、科研示范等为主要研究内容跟进管理,技术培训取得实效。县局每年针对各镇不同区域和特点,联系西农、省林业厅等专家教授开展花椒、核桃管理科技培训,并组织部分技术人员到花椒、核桃发展先行地区学习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二)取得成效
  1、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通过退耕还林项目支撑,充分利用群众不愿耕种的闲置耕地及撂荒地发展花椒、核桃产业。从2014年开始建设花椒、核桃基地起,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三个阶段,栽植的两三年生大苗连续三年开花挂果,群众种植花椒的意愿越来越强烈。随着花椒基地规模的扩大,多年荒芜的土地披上了绿装,焕发了生机,破解了困扰多年的“四荒地”闲置难题。
  2、推动了花椒、核桃产业做大做强。花椒产量产值稳步提升,仅2021年新建花椒园7400亩,完成花椒低产园改造21000亩,建成无刺花椒育苗基地2个;干椒产量突破4000吨,产值达4亿元。核桃产业改造提升投资470万元,新发展核桃3300亩,实施核桃低产低效林改造13000亩,全县核桃产量9200吨,产值1.1亿元。
  3、助推了扶贫工作。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发展产业,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户种植花椒、核桃的积极性,增加了群众收入,助推了扶贫工作。
  三、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
  1、种苗造林费补助低。一是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种苗造林费补助300元/亩的标准过低,农民1亩退耕还林地的造林补助还不如外出务工3个工日,挫伤了积极性。二是现金补助标准低。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现金补助5年共计1200元/亩,折算每年240元/亩。第一轮现金补助是按每年每亩300斤粮食折算价格,按现在市场均价1.3元/斤,应折算现金为390元/亩,国家240元/亩的补助明显偏低。加之国家对耕种地每亩有近70元的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后将随之取消,农户参与意愿不高。三是工作经费不足。目前国家对新一轮退耕还林安排工作经费偏低,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2、成果巩固困难。凤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较前一轮减少近一半,因时间跨度较长,物价上涨的原因,由此可见新一轮退耕还林现金补助偏少。2014年度、2015年度计划任务5年补助周期已到,国家并没有新的补助政策出台,故相关后期管护资金存在缺失,现有退耕地还林成效保存困难较大。
  3、用地制约明显。凤县大部分地区基本农田和非基本农田交错,15度和25度以上的坡耕地混合分布,在退耕还林成片、整体推进时受制约。需要实施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的地块大多为基本农田,不能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虽然国家扩大了范围,25度以上基本农田可以退耕,但退耕还林小班平均面积仅有几亩地,能集中连片进行退耕还林的空间仍然有限,难以引入社会资本规模化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四、建议与对策
  1、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省相关配套政策和专项资金补助,特别是对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大户进行政策性补助,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本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有效推动退耕还林工作。
  2、增强资金投入。针对凤县新一轮退耕还林产业发展、质量提升需求,及早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建议提供每亩补助不低于500元的专项资金,以保障退耕还林成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维护退耕农户利益。
  3、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林业部门与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的协调合作,在保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凡是符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条件的地块,允许根据农户退耕需求,做到相对集中成片,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退耕还林林业特色产业协调发展。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