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影仪有很多优点,一台100寸的巨幕电视,最起码也得2万块,一般家庭可能都很难承受。但不管什么价位的投影仪,只要空间够就能投满整面墙,在家也能超大画面沉浸式观影。除了“大”,投影仪的使用也很灵活,屋内随意移动、不占空间、不用电视柜也不用钻墙等。但在享受大和方便的同时,投影仪也有一些缺点,很多投影仪大白天得拉着窗帘看、画面和音质也和同价位的电视没法比、智能投影仪操作比较复杂,对老人不太友好等。
选购一台合适自己的投影仪,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分辨率 投影仪的分辨率就跟我们平时看视频的分辨率类似,有720P、1080P和4K。几百块钱的投影仪一般就是720P的画质,投在墙上的画面比较模糊。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投影分辨率是1080P,高级一点的能通过技术“抖”到4K。“抖4K”不是真的4K,有一项技术叫做XPR,它是通过视觉暂留现象以及显示芯片的快速抖动,来帮助投影仪达到4K的分辨率。动态效果要比1080P优秀一些,随手一截不容易出现拖影,不过事实上还是1080p的物理分辨率。这项技术让我们能够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享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投影仪的分辨率和芯片尺寸直接相关,有的厂家在标注标准分辨率的时候会虚标来蒙混过关。所以在购买时要结合厂家提供的标准分辨率和显示芯片尺寸综合来看。
亮度 亮度是我们选择投影仪的重要指标,因为它直接决定使用场景和观看体验。如果投影仪亮度不够,白天基本无法使用,只能听个响。晚上关灯看又特别累,眼睛很容易疲惫。目前投影仪参数虚标的情况比较严重,很多厂家不按照标准单位ANSI流明来标注亮度,而是随便弄个其他的单位来唬人,数字听着很大,但换算成ANSI流明就很小。还有的商家会虚标ANSI流明,所以在浏览硬件参数时要细心。市面上标注达到500ANSI左右的投影仪产品,亮度在晚上看算基本够用,作为入门款问题不大。如果想白天能看到的话,还是亮度尽量往高了选。高亮度意味着画面细节和色彩表现更好。当然,亮度越高机子越贵,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综合考虑。需要补充的是,单片LCD技术的投影仪由于技术成本更低,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达到更高的亮度。而DLP投影仪在亮度上性价比要低很多,在画面还原度上会有更大的优势。
内存 跟电视一样,投影仪也有运行内存和储存内存。运行内存决定画面播放卡不卡,储存内存则决定你能储存多少电影。同样的价格区间内,这两个内存自然是越大越好。2G的运行内存平时看起来还是比较流畅的,如果想打游戏的话尽量选择3G以上的机型。
网上有很多几百块钱的投影仪炒作很厉害,号称能投出高清画质,买家秀看着也不错。如果你的预算有限,并且可以忍受模糊的画质、让眼睛不适的亮度、操作卡顿、噪音大等种种不足的话,也是可以购买的。那些看起来十分唬人的买家秀要么是虚假宣传,要么是黑暗环境里观看动画片,根本看不出来清晰度、亮度以及色彩表现的真实情况。
如果你想买一台看着比较舒服,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投影仪,那么建议直接选择千元以上的大牌投影仪。如果是追求极致视听体验、对特大尺寸没有需求的话,还是买电视更好。毕竟同样的价格,在影音质感上投影还是要弱于电视的。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是“投影仪不是电子屏幕,所以不伤眼睛”,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也给家里换上了投影仪。相较电视和手机,投影仪由于没有LED的直接照射,确实对眼睛较为友好。投影仪通常要求较暗光线环境,这种环境对于老年人而言,容易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对于孩子来说,画面不够清晰或者环境过暗,更容易导致视疲劳。所以投影仪比电视更护眼这一说法并不是绝对的,选择亮度和清晰度不够的投影仪,反而会影响视力。
总之,买投影仪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条件与需求,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建议购买性能更好或者靠谱的品牌。毕竟市场价格相对透明,电子产品的技术成本也比较固定,贪小便宜有可能是要吃大亏的。
(刘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