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延长县存在人员结构复杂、文化种类多样等问题,给本校的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如何在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管理好整个班级的学习、生活是当下的教育难题。本文从经济、文化、思想等多角度出发,结合县乡地域特色和学校发展的自身需求,对班级精神文化的个性化建设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目标、环境、规矩、效果
陶行知先生说过:“通过自觉地集体生活的教育,更能发挥伟大的力量以从事于集体之创造。”由此可见,班级精神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心怀目标,眼有盼头
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恰当的班级精神文化目标的确立有助于班内学生明确奋斗目的,形成向心力。这种班级精神文化通常需要具备民主平等、内涵丰富、积极向上等特点,同时又要形象具体,最好能以小见大。因此,在这样的标准下,经过全员讨论,班级最终确立“向日葵精神”作为我们的班级精神文化。之后,我们在班级内征集了班徽、班歌和《向日葵》班刊。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努力、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唤醒自己的童真童趣,促进学生活泼、健康发展。
二、优化环境,氛围熏陶
陶行知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作为学生,走上社会之前,学习、生活、交往的主要环境之一就是班集体,所以班级环境的美化布置也需要教师的斟酌和思考。我认为教室的整体布置紧扣两点:符合班级精神文化主旨,力求简洁实用;突出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的理念。比如,班级黑板可以留一块每日表扬与希望小白板,由每周值日班长负责公示,起到榜样和提醒作用。但不应占黑板面积太多,有可能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听讲。班级剩余三面墙分给班级三个小组学生布置安排,既要体现小组个性,又要有相同点。最终三面墙分成三个栏目:诚信出彩、明辨亮彩、谦虚风采。每个小栏目中都应涵盖小组成员照片树介绍、小组导师寄语、代表组员每月思想汇报。小组之间各有特色:有的小组设计了组员理想树展示栏、优秀组员照片栏,有的小组有光荣榜比拼、爱心花,有的则有月考核公示栏、成长档案等。这样,既有形式上大致的整齐划一,显示竞争意识,又有各自所长的显露与张扬,可谓相得益彰。
教室后墙,还特意挑选了两条标语,分别是“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和“入即静,坐即学”。我和学生解释道:“前者是我们‘向日葵班’的考核原则,后者是我们的努力方法”。
潜移默化里一种与众不同的自豪感与荣誉感逐渐在孩子们身上显现,浸润进他们的心扉与言行。
三、没有规矩,何来方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实施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的保证。一方面,具体的班级的规章制度可以让班级工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它的制定不是专制的结果,而是全班民主商讨的集中体现。这一过程能让学生形成主人翁的意识,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班级精神文化。
这样的规矩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个人行为的规范,另一类是集体行为习惯的约束。前者可以是小组内部组员日点评制度,后者可以是班级公约或者是班级考核制度等。我将全班45人平均分为三组,每组安排一位任课老师做该组的导师,负责关注和辅导组内所有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每个小组内还需选出两名组长协助导师工作,同时定下两名特别关注对象,导师每周要与他们谈心了解近况。
四、同心同德,芳香四溢
陶行知先生说道:“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每个皓月当空的晚上,那寂寞的摸索、孜孜不倦地探究实践、不可计数的辛酸挫折、含泪微笑时的喜悦成功……一幕幕、一页页、一点点皆记忆犹新、恍如昨昔。其间,冷暖心自知,累是无以言表的,可每每听到学生礼貌地说:“老师好!老师再见!”;看到后进学生的点滴进步;感受到家长信任与赞许的目光时,那份苦楚便倏地烟消云散了,心情如花绽放,而这份清香来自班级孩子们那炯炯的眼神。
“问花哪得香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这朵朵向阳花常开不败,期待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文化这一“源头活水”能最终驱散学生人生路上的“阴霾”,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如花笑靥。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3.张益民《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