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心房内的电生理活动失去正常的规律性,导致心房无序、快速地颤动。正常情况下,心房会以一定的规律跳动,但在房颤时,这种规律被打破,心房无法有效地泵血,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
房颤的原因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可能导致心房结构改变或电生理异常。
其他疾病:甲状腺疾病、电解质紊乱、发热等。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肌肉和传导系统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增加房颤的风险。
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房颤的发生。
房颤的症状和影响
症状
心率加快和心率不规则:心房颤动时,患者的心率通常会加快,并且心率会变得不规则,有时可以快速到非常高的水平。这种心率不规则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心悸、心慌或不适。
心悸感:心悸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搏过速或跳动不规则,有时会感到心脏跳动得非常有力或跳动到喉咙处。
呼吸困难:由于心房颤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或气短。
疲劳和乏力:心房颤动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使得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导致患者感到疲劳和乏力。
影响
影响生活质量:心房颤动的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疲劳等,限制其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
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可能会阻塞血管,导致偏瘫、脑卒中、剧烈腹痛、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肢体发黑、肢体的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导致心脏结构发生变化:长期心房颤动可能引起心脏扩大,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房颤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心电图(ECG)来诊断房颤。ECG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显示心房是否处于颤动状态。
治疗:治疗房颤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和射频消融等。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心率心律,减轻症状,可供选择的药物
有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此外,为了预防栓子形成栓塞的发生,抗凝治疗也非常重要,可供选择的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电复律是通过短暂的高能电脉冲使心脏恢复正常心律;射频消融则是通过介入手段,通过射频导管消除引起房颤的异常电信号。
预防与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
控制体重和血压:肥胖和高血压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血压有助于降低房颤的风险。
积极治疗心脏疾病:如有心脏疾病,应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导致房颤。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房颤等心脏问题。
总结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了解房颤的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心脏疾病,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房颤等心脏问题。
(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老年科主任 梁铁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