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板效应,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比如人们通常觉得,山东人豪爽正直,能吃苦耐劳;江浙人聪明伶俐,善于随机应变等。可见,刻板效应的表现就是,把交往对象机械地归入某一类群体中,并把自己对该类群体特征的认识,习惯化地概括附加到具体的交往对象身上。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能和某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于是,人们往往会由部分推知全体。
但刻板效应容易使人形成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深入了解。这是由于刻板印象将同样的特征赋予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管其成员的实际差异如何。
首先要认识,人的认识源于经验,但个人经验往往是不完整的、有限的。完全依据有限的个人经验对事物作出归纳、概括与判断,便很可能出偏差。同时,要时时提醒自己,把交往对象看成一个独特的人,以此为基础进行交往,就会大大弱化刻板印象。
(马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