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共同生产:社区治理的可行策略
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潘慧 蚌埠学院 赵悦
  社区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不断丰富,服务优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但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过程中的失灵现象时有发生,共同生产是有效缓解公民需求多样性和政府资源供给有限性矛盾,解决政府、市场与社会单一主体服务困境的有效途径。
  研究发现,我国社区公共服务经历了从行政主导到福利治理范式的转变,但在共同生产过程中,其强调在常规生产者之外,社区居民也是重要的共同生产者,各参与主体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创造和生产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有效,切实打通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值得深入探讨。本文着重从价值共识凝聚、多元主体参与、资源整合互嵌、行为互动共治四方面入手搭建优化社区治理的支持框架,分析社区共同生产的发展机制。
  在社区共同生产过程中,价值共识是共同生产的合作前提,它有助于确保各方能够协同工作,共同追求社区的公共利益。共同生产具有创造公共价值的现实可能性,其不仅强调共同参与,更注重透过公共服务的各个环节,在不同主体的互动中实现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进而探索公共价值如何凝聚。与此同时,共同生产中创造的价值不同于个体偏好选择而生成的个人价值,它是在政府与社会、市场合作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提升多元主体参与能力的价值集合,侧重于推动集体价值共识的凝聚。在共同生产价值共识凝聚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社区发展共识、居民自我价值实现以及多方共识汇聚三方面。简言之,首先要深入理解社区发展需求与期望,围绕居民共同愿望与利益设定明确、可达成目标,并制定实用规则。其次,利用座谈、听证、网络论坛等促进多方交流,达成价值共识,同时要兼顾公共利益与多元价值观,强化社区包容性与凝聚力,激发居民责任感。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对共同生产的认知,普及其意义、目标及要求,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参与意识和能力。
  共同生产是一种将多元主体纳入共同参与志愿服务供给的行动中来,各主体是以积极、自愿的参与行为自组织形成的互动机制,切实体现了社会治理的“主体多元”和“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社区服务发展中的共同生产是一个持续性、并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不同于传统政府管理的形态和格局,共同生产指的是在治理情境中政府与社会、市场的有效互动。社区共同生产主要包括四大行动者: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组织所代表的社会力量,社区居委会、下沉党员代表的行政力量,企业、营利组织所代表的市场力量以及社区居民,四者在互动过程中探索社区共同生产的新路径,共同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生产。其中,社区居民构成社区共同生产之基石,所有组织活动均根植于居民参与。社会力量为核心,居民通过志愿者等组织投身其中,共谋社区规划、服务供给与成效评估,既能满足社区服务需求,又促进个人价值实现与自我认同。行政力量是社区共同生产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引领居民自治服务,作为桥梁促进民社互动,推动解决集体问题,并提供制度引领和政策保障。市场力量则属于社区共同生产的补充,整合市场资源与发展优势,注入管理智慧、技术导向与资金动力,激发共同生产新活力。
  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下,依靠各参与主体与外界进行的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交换,不断进行资源整合,从而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在社区共同生产的过程中,各参与主体投入的有形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土地等)和无形资源(时间、知识、方法、链接关系等)是社区共同生产的前提条件。居委会与政府部门等行政力量,遵循“引领而非包办、掌舵而不划桨”的理念,释放社会空间,鼓励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及社区居民协同参与,引导社会资源流向社区服务,为多方合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政策后盾。市场力量则在兼顾社会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将有效的市场化手段引入社区共同生产过程中,为社区共同生产给予物资、人员、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非营利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积极调动志愿者参与,深入社区基层,精准把握社区需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资源,致力于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此外,社区两委资源对接至关重要,居委会为核心,扮演志愿服务“指挥官”,组织动员社会与居民广泛参与,并与社区党组织协作监督。对于城市社区中的商业组织如物业公司等,也需强化自身管理,并提供物资、人力等必要支持,与居委会协同服务社区。
  社区共同生产是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和社区居民等在现有发展基础上互动的结果。社区共同生产模式既实现了基层治理创新,又减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行政负担,是有效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形式。自上而下看,共同生产一方面受政府政策的驱动,另一方面社会自发形成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成为其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同时市场力量的参与为其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在社区共同生产过程中,行政、市场和社会力量凝聚行动共识,形成“提供更好公共服务、进行更好共同生产”的共同目标,在共同生产的过程中相互补充、交流,在互动中推动公共服务生产。在这一基础上,社区居民是社区共同生产全过程中的链接者,是行为互动的中心,作为社区共同生产的关键性主体,社区居民与其他各主体之间的行为互动影响着社区共同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社区共同生产的各主体参与者依托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互动,精准把握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及策略;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环节中提供服务、贡献资源,并参与共同生产。
  共同生产实际上是在公共服务中,由公民、服务提供者和服务管理者共同形成的一个行动情境,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从价值共识凝聚、多元主体参与、资源整合互嵌、行为互动共治四方面入手构建基层社区治理的支持网络,分析社区共同生产的发展机制。综上所述,共同生产有助于建立强大、有弹性和相互支持的社区,引入“共同生产”理论可以极大地丰富我国基层社区更新的理念与实践,深化对地方及社区情境的理解,进一步创新共同参与的机制和行动。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