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环保热评
环评失信列入“黑名单”释放什么信号?
周佩德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通报,2024 年上半年,5人因环评失信问题被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并列入“黑名单”。
  笔者认为此举释放出鲜明且强烈的信号:在环评领域,任何造假等失信行为都必将承担相应处罚;同时,将失信的环评工程师列入“黑名单”,禁止其从业,充分彰显了对环评造假“零容忍”的坚决态度与坚定立场。
  环评工程师肩负运用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予以全面、准确评估的重任,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依据。然而,此次涉事的5名环评工程师严重背离职责,或所编制的环评文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此类失信行为带来严重危害。其一,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虚假的环评文件,可能致使一些本应被限制或禁止的项目通过审批,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其二,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使遵守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处于不公平竞争环境。其三,降低公众对环评工作的信任度,影响整个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推进。因此,只有施以严厉处罚,才能对其他环评工程师起到警示作用,防止类似失信行为重现,保障环评工作的质量与公信力。
  笔者认为,为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打击证书挂靠行为。环评资格证书挂靠行为严重扰乱环评市场正常秩序,影响环评报告质量与可信度。为此,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在受理环评报告书(表)时,应同步核查编制人员签字、“两证”(身份证、环评资格证)是否一致,从源头遏制挂靠。同时,鼓励社会公众监督举报挂靠行为,对涉事人员依法顶格严惩,对违规单位严肃处理,直至吊销其资质,形成强大威慑力。
  加强环评监督。生态环境部门在审批环评报告时,要审查报告内容细节、比对多份报告及相关资料,还应通过现场勘查验证项目建设与报告描述是否相符,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环境敏感目标等情况。同时,与建设单位、环评工程师及周边居民交流,组织专家评审与技术鉴定,对比分析历史数据并进行现场监测验证,多管齐下,杜绝弄虚作假。一经发现环评造假行为,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例如,建立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定期抽查环评报告;加强与司法机关协作,及时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加强信用管理。充分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对环评工程师从业行为进行全程记录与信用评价。对存在失信行为的环评工程师及时记分,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形成有效社会监督机制。对于严重失信的环评工程师,除禁止其从事环评工作外,还应将其失信信息通报相关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
  完善培训与教育。环评工程师要主动参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包括最新的生态环保政策、环评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职业道德等方面,提高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准。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