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省高校以秦创原建设、“三项改革”为牵引,充分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三项改革”的先行探索地,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彰显,形成了科研成果转化“西工大‘一校’模式”。学校将292项专利技术作价4.91亿元,作价投资金额连续三年排名全国高校前十,吸引社会资本22.38亿元,新增成果转化企业56家,其中22家企业市场估值超亿元,有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助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学校在陕先后培育了上市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12家,其中无人机、陶瓷基复合材料和增材制造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几乎全部为学校成果转化企业。此外,学校以“三项改革”为纽带,引进兵器工业集团、国投集团等来陕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合力打造优势产业链群。在“三项改革”牵引下,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实现重塑、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改革成效逐步凸显。
  西安理工大学借助产业投资机构资金与市场优势,创新打造“投资+孵化”的科转模式,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学校与陕航集团、秦创原发展公司等企业合作,创新探索企业代管运营、股权托管等孵化服务,有力促进了科技供给、融资需求精准对接,提升了成果转化孵化的成功率。秦创原建设以来,学校孵化科技企业30余家,撬动市场投资上亿元。其中,张延超教授团队以航空密封相关专利作价1908万元创办企业,获秦创原发展公司、陕航集团等企业投资2200余万元,推动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该项目现已进入天使轮融资阶段,公司估值超1.5亿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创新形成的“研究院+公司”全链条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成功转化了“膜分离技术、装配式钢结构技术、高延性混凝土技术、城市级停车物联网技术、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孵化了西安金藏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企业,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达到8.5亿元。特别是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先后孵化企业14家,涉及节能环保、医疗器械、资源回收等3大核心业务板块,其中西安金藏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B+轮融资,累计融资4.25亿元,市场估值超过40亿元,目前正在加快筹备IPO工作。
  陕西科技大学坚持校地校企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一院一市(区)”战略,创新建立“四链”融合平台支撑体系,与西咸新区、未央区等共建“三项改革”综合改革试验区,与渭南市、延安投资发展集团等10余家单位共建秦创原技术转移分中心,实现全省地市重点产业对接全覆盖。联合陕西粮农集团、盘龙药业集团等省内龙头企业组建陕西粮农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秦药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链组建新型显示、乳制品、航空、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等11支成果转化创新团队,主动对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推进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2023年,学校横向到账经费较2020年增长3倍,实现专利转让686件,孵化科创企业落地秦创原“总窗口”31家。
  西安科技大学依托学科优势,深入能源产业聚集区,组建榆林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利用研究院,以科创飞地方式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桥头堡”,实现项目就地对接、技术就地研发、成果就地转化。学校围绕智慧矿区智能矿井、地质环境与生态修复、煤炭清洁利用、安全与应急管理等四大方向开展攻关,先后承担中央、省市及企业等科研项目600余项,经费超5亿元,圆满完成“小保当煤矿智能掘进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陕北矿业公司区域协同自动化系统”“曹家滩矿业智能通风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等千万级、标志性重大科研项目7项,技术服务规模年均突破1亿元,为我省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系统梳理省属高校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新模式,尽快在全省高校范围内深化推广,有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
  

记者 鱼莹)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