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等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针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和学校教育教学基础和特色,提出了“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但如何在学校有效落实“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仍悬而未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三结合 五赋能”内涵挖掘不足,实施路径不明。因此,理清“三结合 五赋能”的内涵和实施路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内涵
“三结合 五赋能”是由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董事长赵超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灵活和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效果,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教学与培训的结合是两个维度的结合,既是形式上的结合,也是内涵上的结合。形式上的结合就是将培训作为教学的有力补充,将职业证书培训、能力证书培训、企业文化及职业养成培训等嵌入第一或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内涵上的结合就是将培训优势与教学进行结合,让教师像培训师一样推动课堂革命。培训相比于教育,其具有目标明确、学员中心、学练结合、工具化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与OBE理念(成果导向理念 Out-come based education)不谋而合。因此,教学与培训相结合的内涵就是将培训的理念和方法与教学融合,转变教师教学范式,其核心是优化教师队伍和推动课程变革。
专业与职业结合是应用型高校需求侧高质量创新和变革的必然趋势,做好专业与职业结合就是推动实施三对接工程(三对接是指培养目标对接职业目标、课程体系对接职业认证、办学条件对接职业环境)。专业与职业结合的本质是优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就是提升实习和就业质量,打造专创融合、虚实融合和三课融合的三融合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虚拟仿真平台和一二三课堂平台建设,实现实验、实习、就业和社会服务的无缝衔接。实习与就业结合的本质是推动实践教学体系变革。
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提出了“五赋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成长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知识及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理论,核心素养分为五个维度,而这五个维度可以划分为两大体系,分别是基础领域素养和新兴领域素养。其中专业基础、人文素养属于基础领域素养,国际视野、商业意识和科技手段属于新兴领域素养。
结合对“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内涵挖掘,可以发现落实“三结合五赋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推进“三结合”。“三结合”的核心是推动教学范式变革、育人模式变革和实践体系变革三大变革;“五赋能”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落实“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主要路径
经过对“三结合”理念内涵和评价体系的挖掘可以发现,“三结合”理念的本质是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三大变革,以此为基础设计“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路径如下:
(一)加大培训与考证力度
将培训作为教育和就业之间的纽带。积极将基础素养培训、资格认证培训、职业生涯培训等相关培训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一专业一培训,一专业一证书”工程,推动各学院学生的各类证书获得率达到100%。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举措:改变学习和参加培训的动机,帮助学生理解证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明确考证的目标,可以通过分享成功案例、行业需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课证融合,倒逼教师建立市场导向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学习、讨论、案例分析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趣味性,提高学习效果;提供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定期举办辅导班或复习课,针对考试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基于培训思维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培训思维具有天然的OBE理念,而OBE理念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强化教学设计。教师要将教学设计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反思个人教学能力的一个法宝,而不是将教学设计当成完成教学任务、应付检查的一个教学材料。以学校应用型课程建设为抓手,基于学生中心,强化项目化、问题导向的内容设计,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训、项目驱动等,通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堂革命;有序推进混合式教学的覆盖面,推动智慧管理、智慧教学和智慧评价;利用在线平台和工具,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施三对接工程,推动育人模式变革
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基于市场需求积极推进产业学院建设,以产业学院建设推动三对接工程。一是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强化市场调研和环境分析,定期收集企业对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反馈,以职场胜任能力的要求设计毕业要求;二是将课程体系对接职业认证,深入了解相关行业的职业认证标准和要求,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和成果,积极在课程体系中融入职业标准,实现课程群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衔接;三是办学条件对接职业环境,基于职业环境完善教学条件,建设符合行业标准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强化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形成系统化、项目化的学习环境。
(四)强化基地建设,打造三融合实践教学模式
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基地条件、实习内容、指导团队、促进就业等多个方面,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价与考核,推动实践教学基地高质量发展,打造三融合实践教学模式。一是推动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积极推动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实验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真实的社会问题或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二是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和真实实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将校内虚拟仿真和校外真实业务实践相结合,推动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项目化;三是打造一二三课堂融合的课内课外贯通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强化产教融合,不断提升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