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不少家长发现宝宝脐带脱落后脐部有小肉丁,并伴随着一些分泌物渗出。小肉丁到底是什么?
这种小肉丁叫做“脐茸”,是卵黄管退化时残留于脐部的肠黏膜异常增生所导致的,外观呈大小不一的红色息肉样,时常分泌无色无臭黏液,黏膜损伤后可出现血性分泌物。
正常情况下,卵黄管等结构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和断脐后,或闭塞,或纤维化,或消失。宝宝一般出生后7—10天,脐带残端脱落后仅残留一皮肤瘢痕凹陷——肚脐。如没有消退,就会在脐部形成息肉样增生,也就是脐茸。
如果在宝宝脐带脱落以后发现此类小肉丁,首先做好脐部的清洁护理,每日消毒脐窝,及时清除渗出,保持清洁干燥。尿不湿不要覆盖脐部,一方面避免造成尿便污染,另一方面防止在尿不湿反复摩擦下造成黏膜面出血。当然,要尽快带患儿至小儿外科门诊就诊,小的脐茸可用电灼破坏黏膜;如果脐茸较大,则需要手术切除。
(据《家庭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