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省工信厅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关键,聚焦“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目标,全力推动我省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有色、冶金、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现代能源产业,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前瞻性布局光子、氢能、无人机、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现各市(区)和重点产业链全覆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千项新产品开发、百项“工业精品”遴选;积极支持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
◆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做大做强链主企业,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开展链式招商,提升产业配套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工业软件;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突破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着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领军企业,支持重点企业“百亿提升、千亿跨越”;健全“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推动企业培优提质扩面;实施科技型企业提升计划,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狠抓“小升规”,促进中小企业升规入统。
◆着力推进数智融合。实施数字产业、平台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产业大脑等五大工程;打造集成电路、软件、光子、人工智能等10个数字产业集群;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数字标杆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加快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发挥绿色工厂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纵向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绿色工厂培育机制,横向通过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园区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建绿色工厂;以产品碳足迹标准建设为引领,推动重点领域产品碳足迹认证、碳资产管理、碳核算等工作,引导企业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挖掘降碳潜力,开展技术改造,加强供应链碳管理,带动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当前陕西工业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绿色”为出发点,“发展”为落脚点,紧扣高质量这一关键词,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记者 鱼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