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陕西黄河流域文化特点和发展实际,多措并举,有力推动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围绕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黄河优秀文化遗产、黄河优秀文学艺术、黄河文化传播、关中文化、红色文化、黄土文化等主题,省文化和旅游厅每年组织黄河文化课题研究,形成一大批研究成果,不断推动成果转化运用。”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邱轩洛说。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黄河流域非遗普查,梳理国家级非遗项目75项,省级非遗项目573项,市级非遗项目1707项,县级非遗项目4357项。举办“黄河记忆”非遗大展,成功创建陕北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创排多部黄河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其中,碗碗腔《骄杨之恋》等3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话剧《主角》获“文华奖”,表演《歌从黄河岸边边来》、陕北道情《一条棉被》2部作品获“群星奖”,陕北说书《看大桥》、陕西快板《猴子告状》2部作品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西安市曲江新区获评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延安市宝塔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邱轩洛介绍,省文化和旅游厅依托黄河流域丰富的文旅资源,着眼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努力构建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印发《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关于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陕西省打造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形成了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紧密衔接的政策体系。加大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支持力度,命名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融合业态提质升级。培育演艺新模式、新空间,打造精品项目,实现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推动农文旅、文商旅、文体旅深度融合,培育“跟着演艺游陕西”“跟着民宿游陕西”“跟着文博游陕西”等特色模式,带动沉浸式体验、博物馆游等持续升温。
“下一步,我们将延续黄河历史文化根脉,阐释黄河文化内涵魅力,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陕西黄河文化故事。”邱轩洛说。
(记者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