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恋型人格障碍,简称(NPD),也就是自以为是、自我陶醉的人格。
在生活里,我们更容易把拥有这样人格的人定义为“表演型人格”。这样的人很多行为更像是在舞台中心表演的演员,他们渴望自己的情绪得到关注的目的性异常明显。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夸大自我重要性,以实施对他人的掌控 NPD经常会夸大甚至谎报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强调自己作出贡献了多少,自己有多么伟大,对于他人来说有多重要。
NPD父母会用这样的言语让孩子被迫成为一个“亏欠者”,以此实现对孩子的掌控。
在伴侣关系中,也会有NPD以这样的方式来掌控另一半。通过自我包装让对方产生好感和依赖,同时施加心理压力让对方成为亏欠者,以此来实现对对方的精神掌控和生活掌控。
通过营造特殊感要求别人赞美,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世界中强化自我特殊感 在NPD心中,自己是特殊的,在家庭中、职场中、社会中的地位也是高于他人的。这种“特殊”是自己定义的而非真实的,而因为NPD这样的特性,与之亲密的人通常会因为自己不够优秀或不够特别而遭到他们的贬低。并且因为他们的“特殊”并不真实,就需要来自其他人不停地赞美,或自己引导他人赞美自己,来给予自己虚构世界的肯定。
缺乏共情力,不认同、不接受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NPD的共情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缺陷,他们更多考虑自己的感受,却很难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NPD很会“假装共情”。他们会先听你倾诉,让你表达情绪,之后再评判和责备你的情绪,让你在情绪崩溃的时候再补上一刀。有时候,NPD会用更加浮夸的表现方式来“假装共情”。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嫉妒自己
NPD非常容易嫉妒他人,尤其是在自身条件不够好、专业技能不够强的时候。并且他们不会通过提升自己来消除心里的嫉妒和现实的差距,只会在心理层面通过贬低和否认来构建自己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的幻想泡沫不被打破。
如何与NPD相处? 寻找蛛丝马迹来确认对方是NPD。
停止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减少期待,降低痛苦。
专注自身需求,没有任何事能够高于自己的需求。
拒绝接受来自NPD的愤怒、打压、否定,建立自己的自信。
保护自己,坚守你的边界感。
如果受到无法承受的伤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请立刻远离NPD,不要让自己陷入更深的伤害中。
(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