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生后24小时内,就要经历“打针”这件事。有时是疫苗接种,有时是生病扎针,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有些针打在上臂,有些针打在屁股?医生解读常见的4种注射方式,并提醒秋冬关注两种疫苗。
“打针”主要有4种注射方式
基础的护理操作中,按药物注入部位由浅入深可分为: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肌肉注射)。
皮内注射
药物过敏试验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多选择在前臂内侧。常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该部位神经末梢丰富,注射时痛感较强。
静脉注射
俗称“打吊针”,如果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或不宜口服、皮下、肌内注射,但需快速发挥药效时,临床上会选择静脉注射,也就是自静脉注入药液,多用于输液或输血、静脉营养治疗和急救。
皮下注射
穿透皮肤,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皮下组织,主要用于注射小剂量药物。不能或不宜口服给药,但需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药效的药物,比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可采取这种方式。
肌内注射
俗称“屁股针”,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药物溶于组织液后进入血管,短时间便可进入体循环,流至全身及病灶。因此,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但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挥疗效,或注射刺激性较强、药量较大的药物,可选择肌内注射,多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和大血管较远的部位,以臀大肌最为常用。
“打针”怎么做能减轻痛感?
医生认为,要想从感官上减轻痛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如果不晕针,建议直视针头和进针过程,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慌;若害怕针头,除了可以把脸别过去,还可以和陪同的人讲话,分散注意力;给皮肤局部降温的喷雾也对缓解疼痛有效;对于有晕针情况的人,建议在注射或抽血前先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情况,以防意外发生,严重的需要求助心理科大夫,进行脱敏治疗。
秋冬季节要打哪些疫苗?
流感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因流感导致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由肺炎所致。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更是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流感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率。流感疫苗注射后,要在半个月之后才能产生抗体,达到预防的目的,因此最好在入冬之前就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但不能防止普通性感冒的发生,只能起到缓解普通性感冒症状、缩短感冒周期等作用。
肺炎疫苗
肺炎往往发生于流感发病后期,持续高烧会导致老年人免疫力和心肺功能下降。肺炎球菌会借机入侵患者肺部,造成感染,引起肺炎。老年人可以在接种流感疫苗的同时注射肺炎疫苗,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这两种疫苗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都适合,尤其是呼吸疾病患者,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者和肿瘤患者等更建议接种。
(孔令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