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不惹事,恪守和平,与世无争,却有一些故意与其为敌的动物,如黄喉貂、豹子、金猫、狐狸、狼、豺等。大熊猫幼仔和老弱病残者,时常受到袭击丧命。年轻体壮者,不怕事,若有仇敌找上门,绝不像朱鹮那样缩手缩脚,一下子成了“猛张飞”,奋起还击,绝不手软。
豺是一种丑陋猥琐的动物,像狗似狼,尖耳黑嘴,毛色灰黄,它们凶残血腥,奸猾阴毒,知道自己块头小,数量多,往往成群结伙出动,搞大兵团作战,倒腾的大型动物吃不好睡不香,对它们是又恨又怕。豺被我们老家人唤作“豺狗”“豺狼”,游荡在秦岭,犯下多起命案,甚至要了老虎、黑熊、野猪的命,还让这些动物死得窝囊难堪。
邻村的何老汉打了半辈子猎,亲眼见到一群豺伏击杀死了一只老虎。连老虎都敢招惹,哪还惧怕看似笨笨憨憨的大熊猫。但有时豺也会打错算盘,不仅占不上半点便宜,还把小命丢了。
大熊猫与豺不共戴天,世代有仇。
成年大熊猫自有对敌作战的策略和绝招,犹如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便跑,跑不掉就爬树。大熊猫不喜欢冤冤相报,不轻易出手。平时遇上了,会迅速爬上树,等敌人走了才慢吞吞下来;来不及躲避,也敢于交战,大声吼叫喷鼻发出警告。对于那些一意孤行、胆敢进犯的豺,大熊猫就会挥掌上前,狠狠地教训一番,让豺尝尽苦头。一只成年雄性大熊猫,敢于挑战黑熊,也能轻易咬断3厘米粗的竹竿,哪会把豺放在眼里。
有一群豺约莫15只,平日里猖狂地称霸林间,这次它们盯住了一只成年大熊猫,不远不近地尾随,寻找机会发起进攻。大熊猫视力不好,但听觉灵敏,嗅觉也不差。它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杀机,却依然慢吞吞地踱着步子,不时停下来,捎带吃几口鲜嫩的竹笋,维持必需的体能。它心里清楚,必须保持镇静,不敢出一点点慌乱,要不性命难保。
当大熊猫走到一处平坦的开阔地带,那里竹林又矮又稀,还有一棵粗壮高大的桦树。“就在这里决战,让豺群去见阎王吧……”大熊猫一边诅咒,一边环顾四周,思量战法。一切都想好了,这才“蹭蹭蹭”爬上树,坐在距地面10米高的一个枝杈上,微微闭上眼睛,用耳朵捕捉动静。豺群三三两两地逼近,聚拢在大树周围。随着时间慢慢流逝,豺群累了,失去了耐心,盼着尽快结束战争,能美美地享受那热腾腾的新鲜肠子。但它们缺乏大熊猫的本领,只好围着树转圈圈,发出一声声怪叫,用恶毒的言语挑衅,好让对手乱了方寸。
大熊猫养足了神,快速溜下来,将豺群引到开阔处,自己仰面躺下,四脚朝天。豺是“拼命三郎”,一看这架势,以为把对方吓昏了,猛扑上来。一只豺莽莽撞撞冲在最前边,大熊猫一把揪住,将它按在身下用背揉搓,那豺痛得乱叫乱嚎,鲜血直流,一命归天。另一只豺撞上来,大熊猫抡起左掌,狠劲拍在头上,这一掌力量极大,豺晕头转向,口鼻涌出血来。再有一豺抢上来,又被它抓住,连撕带咬,将其抛出去,砸在一块尖利的石头上,再也没有动弹……豺群伤亡极重,损失7只,重伤5只,轻伤3只,遂败退而去。
豺与大熊猫为敌,已是多年前的事了。受疾病、捕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豺在秦岭几乎绝了迹,能见到它们的影子或许连大熊猫都会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