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海琴)12月24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今年,陕西省新能源领域迎来了重大突破,全年新能源行业重点项目投资超过600亿元,创造了历史峰值。
省发改委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刘阳介绍,今年以来,全省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发挥科技项目在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引领性作用,全力攻坚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省上首个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即将建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分子医学转化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比如,分子医学转化项目由空军军医大学主导建设,重点建设3个分子医学转化研究平台和7个功能技术中心,主要攻克肿瘤、心脑血管、免疫和代谢性等对人类健康与生命构成严峻挑战的重大疾病。该项目借助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机制,吸引国内外的知名医疗机构、医药企业落地开展合作,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催化,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大新能源基地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全省新能源装机将超过550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50%。以总投资6784万元的榆林横山区‘千村光伏’项目为例,该项目总装机规模2.12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发电3000万千瓦时,实现收益1000万元。”刘阳说。
今年,陕北、陕南地区的重点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有显著增长,1—11月,陕北、陕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13.1%。在陕北地区,有一批特色农业深加工项目落地建设,比如,总投资10亿元的榆林年深加工20万吨马铃薯项目,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薯制品全产业链项目。该项目依托榆林地区马铃薯种植产业优势,引进全自动马铃薯加工设备,将“小土豆”做成“大产业”,为当地超过10万亩的马铃薯农产品开辟了稳定的销售渠道。陕南地区围绕区域特色资源,加快培育了一批特色项目,走出了一条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发展之路。比如,安康市把富硒产业作为生态友好的首位产业,依托当地富硒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富硒食品产业园区,吸引了146家企业入驻,在产业集聚和协同创新的机制驱动下,研发出多种富硒保健品和保健食品,预计2024年全市富硒食品产业链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下一步,省发改委在高质量项目建设的各个领域赓续发力,切实将项目建设的成效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知的幸福指数,全力以赴推进项目高效实施和精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