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身体离不开合理的饮食习惯。《素问·痹论》有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老年人日常进餐有哪些要注意?
不贪肉
老年人每天吃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的肉、蛋类,保证两个拳头大小的豆、奶制品,吃不少于五个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
不贪精
老年人主食少吃精细粮,如精制大米和白面,多吃谷物类主食或燕麦片、荞麦面、莜面、绿豆、玉米渣粥等。
不贪硬
推荐老年人少吃些生冷、坚硬的食物,否则会刺激胃,使胃产生不适感,影响消化和吸收。
不贪快
老年人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更有助于脾胃的消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也更容易吸收;同时,可防止老年人因吞咽过快,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
不贪饱
每餐最好吃八分饱,切忌饿一顿、饱一顿,这样会给肠道带来负担,势必影响健康。
不贪酒 适量喝红酒对身体有好处,冬天喝些姜丝黄酒可驱寒,但喝酒一定要适量,并且尽量选择低度酒。还要注意早晨不要空腹喝酒。
不贪咸
在做饭时,家人要教会老年人使用瓶盖或汤勺来控制调味品的量,否则长期食用过咸的食物对健康不利。
不贪甜
老年人最好少吃甜,但不是一点甜也不能吃,只要控制好热量,适当吃些含糖食物和水果反而对身体有好处。
不贪迟
老年人早餐和午餐的间隔时间为4—6小时,午餐和晚餐的间隔时间为6小时左右,不要太晚就餐,进而影响饮食规律。
不贪热
覆盖在口腔和食管表面的黏膜非常“娇贵”,通常合适的进食温度为10—40℃,所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50—60℃,超过65℃的热食毫无疑问会对黏膜造成损伤,增加了形成溃疡和发生食管癌的风险。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人民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