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对教学目标达成度、师生互动质量等12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
AI教研员正式“上岗”
  4月7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的下课铃声响起。23岁的一年级语文教师肖雅婷快步走回办公室,打开手机查看AI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报告。“我想知道自己这节课的课堂表现如何。”肖雅婷说。
  口袋里的智能教研员
  “86分,比上节课高了2分!”AI教研员给出的成绩让肖雅婷更有信心。就在刚才的语文课上,AI教研员利用教室的智慧黑板实时捕捉了17次师生互动,分析了115句课堂对话。
  课堂互动有效性环节的满分是15分,肖雅婷拿到了13分。“提问质量良好但高阶问题不足,建议设计递进式问题链、优化小组任务分工、增加思辨性互动。”AI教研员给出了精准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肖雅婷把评估报告打印出来,将AI教研员给出的建议等记在课本和教案上,并用红笔圈出“增加重难点解析时长”“实施差异化学案”“优化过渡环节指令”等重点建议,希望下节课拿个更高的分数。
  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位于榆林市吴堡县,是一所2024年8月投入使用的九年制公办学校,教师以年轻人居多。为了助力年轻教师上好课,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引入由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自主研发的“AI教研员”系统,为每名教师配备了“伴随式教研员”。
  AI报告从教学目标达成度、课堂互动有效性、教学策略适度性、课堂管理效能、核心素养培养、学习兴趣激发6个维度,对教师的课堂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曾经让他们焦虑的教学难点和困惑,正在被分解成可量化的数据模块:提问开放性不足、课堂节奏失衡、课堂互动不够……
  如今,在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的教师办公室,每名教师的书桌上都摆着AI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报告。一份份直击教学痛点的“教学体检单”帮助他们精进业务,打造更加优质的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准把脉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能不能成为基层教师教育教学的好帮手?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2024年9月起,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技术团队不断探索,开发出“AI教研员”系统。
  该系统整合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大模型分析技术,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师生互动质量等12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实时采集课堂语音并同步生成文字分析报告,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总校长罗坤表示:“系统已实现三大突破:课堂实录转写准确率超过95%,课后自动生成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报告;首创‘双模型协同评估’机制,通过Qwen Max与Deep-Seek R1交叉验证提升评估科学性;构建教师动态成长档案,实现从‘经验教学’到‘数据驱动’的转型。”“AI教研员”系统实现了为每位教师贴身配备一个专家级教研员的梦想,破解了“教研下乡难”“凭经验,靠感觉”“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大规模、常态课诊断难”等问题。
  西安市浐灞第十七小学校长郭娟说: “‘AI教研员’系统通过智能分析课堂数据,帮助教师精准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师成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变。”西安市高陵区教研室教研员魏小玉说,AI教研员解决了基层教研员短缺问题,多维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报告提供客观依据,让教研从“经验直觉”转向“数据 决策”。特别是让农村教师通过高分课堂重拾自信,激发追赶城区学校的内驱力。教师反馈显示,使用该系统以来,教师自我成长速度远超传统培训模式。
  4月2日,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宣布启动“千校启航”公益行动,计划在2025年为千所学校免费接入“AI教研员”系统。截至目前,“AI教研员”系统已在全国20个省(自治区)、48个市、71个区(县)的500所学校落地应用。 

(据《陕西日报》)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