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每周五放学时校园内外便会上演一幕熟悉的场景:校外,车辆排成长龙,家长翘首以盼;校内,学生与班主任满心期待放学的铃声能早点响起;讲台上,值周领导则一条条细数本周的工作,大谈安全教育……
这样的画面是不少中小学校周五集中放学的一个真实写照。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要问:这样的安排对师生关系、家校乃至社区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集中放学这一传统做法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更合理的方式?
在有限的时间内,值周领导需要概括一周的学校动态,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学生往往因急于回家而心不在焉,导致信息接收效果不佳。同时,长时间的等待加剧了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情绪。周五放学后的时间对许多家庭而言是周末生活的开始,家长和学生都希望能够尽快回家,集中放学带来的长时间等待容易让他们感到焦躁不安。长此以往,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家校关系。
相比之下,由班主任分班进行安全教育更为细腻和人性化。在班级内部,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定制安全教育内容,确保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小班化的环境也便于学生提问和互动,增强学习的参与感和实效性;分班进行安全教育能够缓解家长与学生的等待压力。学生可以在接受安全教育后即刻离校,减少大规模集中等待的时间;分班进行安全教育还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需求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分班进行安全教育在诸多方面展现出优势,但实施过程中也要考虑学校资源的合理分配、时间安排的紧凑性等问题。比如优化时间安排方面,学校可以调整作息时间表,为分班进行安全教育预留足够的时间。同时要确保这一安排不影响其他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安全教育信息的传播,找到安全与效率的平衡点。
强化家校合作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方式,提前告知家长周五放学的具体安排,包括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时间。这样可以让家长提前做好准备,减少等待时间,同时也争取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张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