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小学三年级“马鞍期”危机应对策略研究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华南碧桂园学校 彭春燕
   一、引言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业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一阶段,学生常常出现成绩起伏不定、学习动力匮乏、表现时好时坏的现象。由于其成绩变化轨迹类似马鞍形状,故而被称作“马鞍期”。此时,学生即将告别懵懂无邪的童年时光步入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将发生显著变化。教师需要精准把握学生此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深入剖析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并探寻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助力学生平稳跨越这道成长“分水岭”,化解逆反心理,这对于学生的学业进步与身心健康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二、“马鞍期”的典型特征
  (一)心理特征:从他律迈向自律
  依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三年级之前的学生处于他律道德阶段,会无条件地遵从老师和家长的教导。这种绝对服从的心理驱使他们主动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进入三年级后,学生逐步迈入自律道德阶段,开始形成独立判断能力,不再盲目地服从或信任家长和老师,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行为动机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具体表现为个性差异日益凸显、情绪波动更为频繁、自控能力有所削弱、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二)学习特征:知识难度攀升与学习方式转型
  三年级学科知识的范围大幅拓展,难度显著增加,教师逐步减少逐题指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导致部分学生成绩明显下滑。“双减”政策实施后,一、二年级取消了书面作业,部分依赖机械记忆的学生,面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作业量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这种情况在学生和家长群体中较为普遍。
  与一、二年级主要依靠记忆的学习方式不同,三年级更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面对学习难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波动,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畏难甚至逆反等负面情绪,出现自信心受挫、考试恐惧、担心批评等心理问题。
  (三)行为特征:独立意识觉醒,与同伴交往变化
  处于“马鞍期”的学生渴望独立自主,希望摆脱父母的约束,期待自己的想法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这种心理需求常常促使他们在父母、老师和长辈面前表现出所谓的“逆反”行为。同时,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他们表现出明显的趋利避害倾向,当被问责时,往往只会陈述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刻意回避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三、“马鞍期”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难度大幅提升
  三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明显提升。语文课程加强了写作训练和阅读理解要求,数学开始涉及更复杂的运算和实际应用题,英语教学也从基础的听说能力培养转向读写综合训练。这些变化使得部分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方法未能及时转型
  一、二年级的学习主要依赖直观形象思维,学生通过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就能取得较好成绩,而进入三年级后,学习需要更加自主和系统的方法,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等。如果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其学习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身心发展处于特殊阶段
  此阶段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对外界充满好奇,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较为波动。这些身心发展特点会直接影响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专注程度
  和学习状态的稳定性。
  (四)学习环境发生改变
  随着学生升入三年级,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期望和要求普遍提高,无形中给学生带来更多压力。在学校,师生互动模式和同学间的相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例如,课堂上开始出现需要小组协作完成的主题探究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而非全程把控;同学之间可能会按兴趣形成不同的小团体,排斥其他成员的加入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潜在原因。
  四、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主题活动体系,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
  为帮助三年级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健康心理,教师可设计贯穿全学年的五大主题活动体系,包括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学科素养主题活动、能力提升主题活动、运动实践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化成长平台,通过“每科一个节、每生一舞台、每班一品牌、每月一主题”的实施方式,开展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数学周、英语周等特色活动。同时,配套开展社团活动、劳作园实践,并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每天早晚两次播出节目,由各班轮流担任播音主持。此外,通过升旗仪式、班级风采展示、校内外各类竞赛等活
  动,确保每位学生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润泽学生心灵成长
  学校应坚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导向,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调节个人情绪。每学年还可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包括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课、心理漫画创作、心声收集、心理嘉年华、21天美好日记活动、时光邮局信件派送以及“心能量”派对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激情与活力,促进心理调适能力的发展。
  (三)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点滴积累促进成长
  班级文化是良好班风的关键载体,是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的复合体,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教师可从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班级风采展示、班级特色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与展示,从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四)创新家校共育方式,携手助力学生成长
  教师应坚持创新家校共育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共育活动。每学期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坛”“书香家庭评选”“家委值日岗”等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关注教育、学会倾听。通过一次次家校情感的交流对话,既增进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又为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搭建了良好平台。此外,每周教师可向家长推送两篇家庭教育知识小贴士,如“亲子沟通中的积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等,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五、结语
  小学三年级“马鞍期”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形成的特殊成长阶段。可通过构建系统化主题活动、丰富校园生活、落实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措施,有效缓解该阶段问题,助力学生顺利度过成长关键期,为后续学习发展筑牢根基。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