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幼儿教育不断追求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课程游戏化理念成为推动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国家重点学科“学前教育学”学科带头人虞永平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明确指出,课程游戏化并非将幼儿园所有活动都转化为游戏形式,而是要切实保障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并将游戏所蕴含的理念与精神深度融入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这一观点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一核心理念高度契合。
在这一先进理念指引下,如何巧妙利用自制教玩具,进一步增强语言教育活动的游戏性和趣味性,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领域中一个极具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缺乏游戏性:精准设置语言任务,激发表达兴趣
传统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主讲—幼儿复述”的单向路径,幼儿在这种模式下缺乏主动表达的机会,其表达积极性受到抑制。为改善这一状况,可借助自制教玩具,精心设计各种游戏任务。这一举措具有双重积极意义:其一,能够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局面,增强活动的游戏性与趣味性,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育目标;其二,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为幼儿营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倡导的“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良好氛围。
以下以大班语言活动“宇宙空间站的一天”为例进行说明:
1.看图讲述游戏。活动以小组形式展开,每组幼儿会获得一包自制任务图卡。游戏初始,组长需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带领组员依据每张任务图卡上的时间线索,对图卡进行排序。随后,组员们围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关键要求,对图片展开细致观察。最后,幼儿大胆猜测并讲述绘本中小光在宇宙空间站学校发生的故事。通过这一环节,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得到有效激发,其语言表达能力在
观察和讲述中得以逐步提升。
2.合作创编游戏。在幼儿对故事有了基本的认知理解后,每组幼儿会得到一个太空站自制教玩具。此时,组长带领组员共同挑选本组所需的辅助自制教玩具,在组内尝试进行故事的合作创编游戏,大胆演绎小光在宇宙空间站放学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沟
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同时,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得以增进,有效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
能力的发展。
(二)缺乏自主性:场景化教学搭建互动平台
黄人颂在《学前教育学》中明确提出,儿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与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相结合。借助自制教玩具开展场景化教学,能够为幼儿营造自主探索与大胆思考的空间,有效提升教玩具的游戏性和互动性,进而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丰富其学习体验。
以下以小班语言活动“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例进行阐述:
1.创设经验性活动场景。小班幼儿对常见小动物的居住地有一定了解,教师以此为基础,利用自制教玩具为幼儿打造了一个包含蓝天、池塘等元素的森林活动场景。通过将自制教玩具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游戏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经验,提高幼儿与教玩具的互动性,帮助幼儿快速融入森林这一熟悉的故事活动情境。
2.打造开放式活动课堂。在森林场景中,教师投放了用纸杯制作的贴有小动物色卡的魔法瓶光影教玩具。教师创设小动物被女巫抓走的情境,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探究如何利用手电筒解救小动物。当幼儿基本掌握解救方式和魔法咒语后,他们可以自由分散寻找并解救森林里被困在魔法瓶里的小动物。幼儿需用手电筒将小动物投射在它们喜欢的生活场景上,并说出魔法咒语“我是一只XXX的(形容词)XX,我喜欢生活在XX”(例如“我是一只蹦蹦跳跳/有着长耳朵/白色的小兔子,我喜欢生活在草地上/森林里/花丛中”),以此完成解救小动物的游戏任务。这种开放式分组活动不仅充满游戏性和趣味性,还能增强幼儿与教玩具的互动对话,促进幼儿的多元化表达。通过上述策略,能够为幼儿营造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场景化教学的开展使自制教玩具得到充分利用,有助于促进幼儿主动建构能力的发展。
(三)缺乏整合性:创新指导模式挖掘语言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各领域内容要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尝试跨领域的语言教育创新,打破学科壁垒,让幼儿在五大领域活动中全面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借助自制教玩具创新游戏指导模式,教师能够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激发幼儿自主探究和语言表达的欲望。
以下以大班体育活动“飞向太空”为例
进行说明:
1.给游戏材料“留白”。在大班体育活动“飞向太空”中,教师改变了以往提前摆放好游戏关卡的常规做法。活动开始时,教师在黑板上直接呈现三幅自制体育器械的摆放任务图卡,引导幼儿分组观察并理解图卡内容。幼儿需要根据图卡中器械的数量和位置关系,与组员沟通并摆放出相应的游戏关卡,自由探索不同的游戏玩法。
在幼儿摆放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幼儿出现的语言表达误区进行及时纠正。如纠正量词的使用、器械方位的描述等。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还培养了幼儿的团队沟通和表达能力。
2.给游戏设计“留白”。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大胆设计游戏关卡,鼓励幼儿根据关卡图卡自主合作摆放自制体育器械。由组长讲述规则,组员进行示范游戏,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幼儿用“首先”“然后”“最后”等关联词完整连贯地表述游戏规则的能力。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适当退位、倾听幼儿的想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和表达欲望,有效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本研究经实践验证,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开发自制教玩具,可有效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当教师将游戏要素和语言教育目标有机融合,教玩具的互动性、情境性得以充分发挥,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本研究成果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模式,拓展了游戏化语言教育的实践范围,有助于为幼儿打造更优质、更具吸引力的语言学习环境。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project)2024年度课题+课程游戏化理念下自制教玩具促幼儿语言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31638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