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环保热评
爱鸟护鸟,从我做起
南楠
  清晨被窗外清脆的鸟鸣声唤醒,驻足观赏枝头鸟儿灵动跳跃,这样的场景总能让人心生愉悦。
  鸟儿,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使者,还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守护者。一只杜鹃鸟一年能吃掉5万多条松毛虫,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能捕食上千只田鼠……它们凭借强大的捕食能力,有效控制害虫数量,守护着森林与农田的健康。蜂鸟吸食花蜜时为植物传粉,候鸟迁徙中播撒种子……它们是植物的“红娘”,在觅食、迁徙过程中,为植物传播种子,助力植物繁衍,丰富生物多样性。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鸟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让它们的栖息地不断缩减,非法捕猎者的贪婪,让许多珍稀鸟类命丧黄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爱鸟护鸟,已成为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爱鸟护鸟,绝非宏大的口号,而是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日常实践。从拒绝食用野味、劝诫亲友加入护鸟行列,到发现伤鸟及时救助、主动举报违法行为,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在为鸟儿筑起安全屏障。同时,主动学习鸟类相关知识、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让每一次观鸟都成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
  值得欣慰的是,社会各界已行动起来。输电塔因稳定性好,吸引鸟儿前来“安家”,却引来了鸟儿的天敌——蛇。在铜川市,电网工作人员在输电塔上安装防蛇刺,既不会伤害蛇,又能保护线路和鸟儿安全。大多数鸟儿晚上8时入眠。为了照顾候鸟的睡眠习惯,深圳市部分公园晚上提前闭园关灯,为鸟儿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鸟等鸟类主题文创产品,将爱鸟护鸟理念融入时尚设计,既展现了传统文化之美,又让保护意识在年轻群体中生根发芽。这些创新实践,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美丽中国,怎能缺少美丽鸟儿的点睛之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是我们共同的向往。当我们为飞来阳台筑巢的鸟儿备一碟清水,当孩子在自然教育中认识鸟儿的价值,当全社会形成“拒食野味、爱护生灵”的文明风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便渐次展开。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