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燕麦荞麦产业大会上,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榆林职院”)展示的甜荞新品系“秦荞自交2号”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成为大会焦点,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400余人。榆林职院黄爱斌老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荞麦新品系“秦荞自交2号”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专题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该院在以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高立荣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多年攻关下,在甜荞育种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核心技术突破,实现甜荞自交可育
“秦荞自交2号”的关键创新在于成功将野生近缘种荞麦的“雌雄蕊等长、自交可育”优良性状转育到栽培甜荞中。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效解决了栽培甜荞天然异花授粉导致的结实低的问题,为大幅提高产量奠定了遗传基础。
优良性状显著,增产效果突出
育成的“秦荞自交2号”不仅继承了野生种茎秆坚硬、抗倒伏性强、结实率高的优点,还显著改善了野生种籽粒小的缺点,千粒重提升至30克。2024年,在榆林职院与江苏省泰州市农科院、泰兴市农科所联合开展的产教融合试验中,“秦荞自交2号”在江苏两地春秋两季共4次试验中表现优异,平均亩产达127.05公斤。该数据较当地主栽品种苏荞1号、苏荞2号、品甜2号等平均增产22.06%,较全国甜荞平均亩产100公斤水平增产27.05%,增产效果极其显著。
产学研合作前景广阔
由于其突出的增产潜力和优良特性,“秦荞自交2号”在大会现场引起强烈反响。会后,吉林省农科院、贵州省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等多家省级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纷纷表示,将与榆林职院就“秦荞自交2号”的新品种区域试验及后续推广展开合作。目前,榆林职院已与江苏省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签订了“秦荞自交2号”品种认定协议书,标志着该品系向品种审定和产业化应用迈出了坚实一步。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秦荞自交2号”新品系的育成及其配套技术的应用,有望在解决荞麦生产关键技术瓶颈、推动荞麦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以及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高波 黄爱斌 记者 张旭)